东山县长楼胜利的故事
楼胜利(1900—1960),
* F6 n& i" I; ]1 a. H4 F5 Q' g/ Y别名缄默、字健夫。浙江省金华专区浦江县大溪乡大溪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小时念过私塾,16岁被抽丁当兵,后进国民党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生,曾一度被疑为“亲共分子”, 蹲了3年监狱。释放后,曾任国民革命军大队长、浙江省开化县警察局长、长泰县县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夏调任东山县县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兼任驻闽绥靖主任公署东山支队司令。民国三十一年(1942)8日13日调离东山。任三**义青年团龙溪分团干事长和海澄分团筹备处主任。民国三十七年(1948)调任浙江浦江县县长。民国三十八年(1949)退居台湾。, f- p- M9 o5 m4 T' ^3 ~1 b2 ]) M
东山从1916年5月1日置县,设县知事公署,1928年奉令改组为东山县政府,在这34年间,知事和县长计有36位。楼胜利在东山勤政4年,办过一些事,至今人们依然记忆犹新,如领导军民三次抗战,解除妇女缠足,拆城墙建防波堤,注重民生公益,重教兴学,破除迷信,改造庙宇,焚烧神像等方面,在民众中,反响不一,褒贬参半。
, s1 E$ v( u u# }6 U1 @. R现在老一辈人当中,还流传楼胜利任县长时的一首顺口溜民谣(闽南语),列述如下。
3 {" @: Z$ K9 {) i8 |2 O“楼胜利龟隐隐,拿枪打日本。”“龟隐隐”( 本地话),意为贬其人身如龟背有点驼,实际上他有一米七的身材,敦厚结实,富有军人体魄,这句顺口溜隐里间是颂他三次带领东山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事迹。
f6 [* z" G& R“楼胜利当县官,跑去古雷进番薯干。”抗战初期,民食紧张,楼胜利组织“粮食购销处”, 城镇居民每日每人供应四两半大米。调拨外县粮食时,他派军警押运,保证途中安全。1940年冬,查知云霄县粮食调拨不来,就亲拟急电,上达省长陈仪说:“东山不亡于抗战者三,而今日竟为饿殍,良所不甘。特电责令云、浦二县,按规定如期供应粮食。否则,本县长将率民就食。”为了保证民食供应,他通过时任省参议员高连魁与云霄县和峰米行老板的私交情谊,促成云霄大米按时供应东山,交给县政府设在铜陵的米公司,由楼胜利秘书蔡时明督办发放。此时的楼胜利还亲自去漳浦古雷买番薯干,解困饥民。
! T% I% t) ^# {# Y' i" [“楼胜利面黄黄,本厅拆去做公园。”楼胜利为了纪念东山人民勤俭捐资购置飞机“东山号” 支援抗日 的爱国精神,将原衙署本厅(曾作为县政府办公署)拆掉建中正公园,并在园中竖立东山人民献机纪念碑。
( g' ~! R H \4 U: [0 l9 p“楼胜利脑一动,关帝庙变做公墓。”指东山三次抗战胜利后,楼胜利把五里亭关帝庙拆掉建东山抗战烈士公墓。
& Y8 l, o0 T3 V/ }“楼胜利面糖糖,寺庙拿去做学堂。”指楼胜利破除迷信时,把关帝庙、宝智寺、城隍庙、文昌宫改作东山中学。东山话“面糖糖”, 意为做人不近情理,含有不该把关帝庙废除的怨恨心理。
" g/ p; G3 @9 x1 a6 ?1 S, |7 `- ~“楼胜利无现款,行宫拿去做图书馆。”楼胜利任县长时,县财政确实困难,为了普及兴教,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楼胜利把被他视为封建迷信的行宫改造为图书馆。. a- c* X; z6 a& M6 Z" ?
“楼胜利人真土,大宫拿去做警察所。”楼胜利在破除寺庙的同时也加以利用,目的在于不给有复兴的机会,因此,把大宫(天后宫)改为警察所。对此,群众多为不认同,说他不懂得寺庙文化,才说他做人“真土”( 缺乏理智的意思)。. Y) {5 S2 Q& s
“楼胜利做没久,观音亭改成县政府。”楼胜利把观音亭山上的哪叱庙改建为“建国楼”,又把山下的恩波寺攺为县政府办公,群众很不滿意,便咒他县长不会做多久。果真过不久他就被调离了。
" q% b) L0 `8 S K6 s从这首民谣的流传,略见他在民众中还具有-定的声望,同时在埋怨声中褒贬参半,也看出他在很多方面代表进步,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是正面的肯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