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湘东傩面具

家乡区县: 萍乡安源区

萍乡湘东傩面具2006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湘东傩面具是优秀的汉族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湘东为"江南煤都"萍乡所辖,是江西的西大门。湘东区尚存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人,已祖传三代,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技术成熟老到,所雕面具古朴细腻,且工艺复杂讲究,是中国雕刻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江西萍乡,普遍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百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现民间流传着"大安里的皇帝--
萍乡湘东傩面具制作
萍乡湘东傩面具制作
轮流做"的歇后语,是指五个傩队为争最后一个铜面具而大打出手,最后由族长调解,五个傩队每年轮流供奉铜制面具而形成的。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萍乡的傩面具,原有4000多幅,现存700多幅,制作时间从元末、明清到民国时期都有。
萍乡傩面具的雕刻,蕴含着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其中传承着历代艺人对傩的祟信和理解,将先民们对神灵的偶像崇拜,对鬼魅疫疠的痛恨,通过面具的制作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远古先民请神驱鬼的巨大震摄力。

枫的栖息(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