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是位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人物。
( H. b$ G3 ]% s( N/ |3 ^7 I$ U( P 他是明末儒学大师,几乎没有一部明代儒学史著作不提到他,从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到容庚的《明代思想史》到侯外庐的《宋明理学史》都对他有专门的论述。他的著作达127种之多,《明史·艺文志》目录列黄道周著作11种,78卷;《四库全书》收入黄道周著作10种,69卷。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可以说,黄道周的文化意义是全国性的。
^; I! O- h5 m5 V他一生的主要精力,一是从事学术研究,二是从事授业讲学。除了漳浦的黄道周讲学处(明诚书院)之外,漳州的正学堂(榕坛、紫阳书院)、邺山讲坛、浙江的大涤书院,以及福州、武夷山等地都留下他讲学的足迹,学生遍布闽、浙、赣等省,多达1000余人,并留下《榕坛问业》等经典儒学著作。0 K. u4 W! K- o1 [9 r! K8 u9 ~& E1 U Z; |
一个人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让我们敬仰万分了。然而,他的成就还不止这些,他还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书和画都有传世之作,特别是他的书法,与倪元璐、王铎并称明末三大书法家,他的书体史称“漳浦体”,影响至今。( J2 f D( ]$ q- ?( V! B
如果黄道周仅仅作为一位学者和艺术家,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没有如今这么广泛。作为一个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悲剧英雄,他的理想,他的奋斗,他的品格,更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 m) K8 X' b8 Y X6 g) v 人世间,有的人为自己活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的人为别人活着,说,“己欲立而立人”;有的人为金钱活着,说,“人为钱死,鸟为食亡”;有的人为理想活着,说,“人无志,非人也。”
$ ^( l Y; |5 ?' x& '# Q. w- u D 黄道周是一个为理想活着的人,他以天下为己任,他为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奋斗,他的美好社会是一个君主圣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康的社会。
1 _7 ^8 X5 D4 t! Q 可惜黄道周生不逢时,他生在一个政治昏暗,小人当道,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大厦将倾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了理想的实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虽九死而不悔。这就是黄道周。黄道周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伟大与崇高是悲剧的底色。' C$ k7 S7 i) @/ V. k5 Z C4 v
黄道周的理想铸造了他的人格。他的人格魅力无穷,影响着他的家人,学生,朋友,甚至于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们,从黄道周的身上,人们悟到:“人不可不学道。”% ', e8 C. q& }6 O6 A; @4 t& p
明末清初,面对腐朽的晚明和新兴的满清,中国知识分子大抵有四种选择:# i( k8 z( a( h7 ]2 Q( s) v
一是黄道周、刘宗周一类人,他们或旗帜鲜明地加入抗清行列,不惜以身殉国,或以自尽的方式效忠明朝;: @: @: e4 _. i1 C5 }1 [, r
二是黄宗羲、张岱一类人,退隐深山,拒绝为新朝效力,走教育、学术之路,著书立说;# ? Z7 E1 E1 T2 f
三是钱谦益一类人,身降心不降,明降暗不降,在痛苦与忏悔中度过余生;2 f8 @& [) B1 V/ [
四是洪承畴一类人,忠心为新政权出力,过荣华富贵的日子。1 J; \7 b& J' [& P* H
他们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而后人对他们的评论也各有各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需求,观念的变化,各有褒贬。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有时让人很尴尬。简单地否定与肯定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8 ]- G4 Z y) h; p0 '5 ^) O 然而,作为民族崇高精神的收藏,我倾向于黄道周。
3 W8 V) J/ P3 c2 V4 ^2 L 明亡,黄道周抗清被执,拒降殉国。公元1646年三月初五的南京,当刽子手举起屠刀的时候,当他的头颅滚落的时候,人们为他的“孤忠亮节”而赞叹,“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感天动地。; M3 Y; L5 r I9 Q0 [/ F6 ^6 V7 u
近400年来,黄道周有如一颗耀眼的星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为人们所敬仰,所乐道。其年谱传记不下20种。从《明史》到当代大陆学者的《中国通史》和台湾学者的《中华通史》再到《剑桥中国明代史》……所有的明史(正史、野史)都无法绕过黄道周。- N. {4 a0 S$ r7 T8 f: z
当我从庞杂的史料中抬起头,站在400年之后的今天回望历史,我似乎看到了另一个黄道周,他的忠贞,他的卓行随岁月远去,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也在时间的磨洗中淡化了,作为大学问家黄道周的面目逐渐清晰。他之于《易》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蒙上一层层神秘主义的色彩,而我,在这些斑斓的神秘之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也许,这正是黄道周最大的理想。- '( U: G9 ?& c4 A5 j
黄宗羲盛赞黄道周的学问“如武库无所不备,而尤邃于《易》。”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又是黄道周朋友刘宗周的得意弟子。“而尤邃于《易》”就是对《易》的研究尤其深远。细玩“邃”字,发人深思。
( v$ H' I6 w K5 r. C' _% J0 W, U 我不禁想起黄道周的学生洪思《收文序》中的一句话,“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黄子乎!故其学皆可以为《易》,其行皆可以为《孝经》。”“其行”随着他生命的终结而画上句号,“其学”则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无穷的问号。: g) P% Q8 H2 y* '# y
“黄道周讲学处”的院子里有一座“天方盘”,这是黄道周留给我们的一个“谜”,自古至今,无数易学专家无法解读,望“盘”兴叹。
6 ~9 h# C( G! J- N* j1 I- e/ ' 《易》是一门永远的学问,几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中断过对它的研究。而今,它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2011年,黄道周的易学研究代表作《易象正》点校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翟奎凤博士整理)由中华书局出版。
! b* ~5 G0 D- K. r0 k1 O 也许,这是黄道周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青禾)链接:长篇传记文学《黄道周》,青禾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7 C2 \ x8 X c# O/ b
这是第一部现代视角中的黄道周传记。黄道周是明末清初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个为理想活着的人,为了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不悔。他既是知行合一的理学家和杰出的易学大师,又是忠孝节义的榜样,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硬骨头”。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艺术地再现黄道周光辉的一生。
Q2 x3 C! r4 I( S) x$ A 青禾,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永定,生于漳州。当过农民、工人、国企领导、高校教师,现已退休。; E/ I/ ^/ }3 N: P: V) P7 x& w1 w3 R
1979年以来,发表中篇小说40部、短篇小说100来篇,散文随笔、评论、诗歌、报告文学等300多篇(首);在海内外出版长篇小说《初霁》,长篇历史小说《上屋抽梯》、《擒贼擒王》、《大肚宰相冯道》等7部,长篇传记文学《杨骚传》《黄道周》,小说集《春水微波》等4部,约500万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