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芦溪咿呀咿呀哟

家乡区县: 江西省芦溪县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为省辖市萍乡的东大门,东与宜春市袁州区相交,南与安福县、莲花县接壤,西临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北靠上栗县。面积960平方公里,辖芦溪、上埠、宣风、南坑、银河5镇及长丰、新泉、张佳坊、源南4乡,人口30万(2011年)。芦溪居袁水源头,袁水源头河古称芦溪,因河得名——为芦溪县地名由来。境内芦溪流域面积510平方公里,河长52.8公里。武功山是国家AAAA景区。
芦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芦溪就有先民居住。春秋时期,芦溪属吴。战国时期,芦溪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芦溪属长沙郡。西汉时期,分天下为12州,芦溪属扬州豫章郡宜春县。三国时期,芦溪属吴国,东吴宝鼎二年(267),吴国国君乌程侯孙皓,将宜春西部的广袤之地划出,设立萍乡县,置县治于芦溪古岗(现芦溪镇古城村)。
芦溪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唐武德二年(619),县城迁到现萍乡市城区凤凰池。
芦溪作为萍乡历史上的早期县城,经8个朝代353年。县城搬迁之后,在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时期,芦溪仍然不失萍乡县的重要经济文化地区的地位。
三国东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将萍乡从宜春划出,设立萍乡县,县治芦溪古冈。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19年)一直为萍乡县治所在地。
1980年,同意萍乡市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
1997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萍乡市芦溪区,设立芦溪县。
1990年2月17日,设立源南乡。1993年5月29日,撤销南坑乡,设立南坑镇。
1995年12月12日,撤销银河乡,设立银河镇。
2000年,芦溪县辖5个镇、7个乡:芦溪镇、宣风镇、上埠镇、南坑镇、银河镇、长丰乡、张佳坊乡、新泉乡、麻田乡、华云乡、万龙山乡、源南乡。
2003年9月4日,撤销麻田乡,成建制划归新泉乡管辖;撤销华云乡,成建制划归万龙山乡管辖。[1]
芦溪县的山地都是海拔500米~2000米的中山和低山。由高到低主要有乌云岩、万龙山、羊角尖、花轿顶、双树洞、棋盘山、斗涧山、牛形岭、杉木顶、黄雀顶、玉女峰、山尖峰、银凤岭等。这些山岭大都分布在南部。
武功山为罗霄山脉北段,主要绵亘于赣西中部边界。西南起自湖南省的攸县。东北延伸到宜春、安福。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坡山势平缓浑厚;北坡则多断层岩,峻峭、雄伟,奇峰怪石,岩穴山洞处处可见。
水文
袁河古称“芦水”,发源于武功山,东流宜春、新余、樟树注入赣江,为赣江水系。袁河是芦溪县流域面积最大的常年河流。在泸溪县境内流径五乡五镇,全长11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776平方公里。主源有二:其一发源于武功山金顶附近的山壑中;其二发源于武功山发云界山麓。
渌水河在泸溪县境内长30公里。它的五大支流中,有两条最主要的支流发源于境内的武功山。一条从张佳坊上龙流出,经坪村、南坑、至五陂下,汇入渌水,称之为南坑河。一条是自莲花六市石子岭,经长丰、白竺、至麻山,汇入渌水,称之为麻山河。南坑河与麻山河在江口汇合,西注湘江属湘水系。[3]
气候
芦溪县历年平均气温是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是5℃;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是28.8℃。夏季最高气温达39℃。冬季最低气温摄氏-4℃。芦溪地区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621.8毫米左右。降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雨量分布趋势大致是:南面多于北面,东面多于西面,山区多于平原。总的说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麻田、万龙山、张佳坊等地是多雨区。

刘宇(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