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坐落于中国的西南部,温带季风性的气候给她带来丰富的植被。其中,闻名遐迩的普洱茶、鸡枞等等特产,就生长在这个神秘的彩云之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云南的特产们。
简介
云南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普洱茶有一定的减肥降脂功能。
产品功效
普洱茶含量多酚丰富,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解渴、除烦去腻、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据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普洱茶可以减肥、消瘦、健体、强身和防治一些疑难慢性病”。所以普洱茶在国外市场有很高声誉。主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等五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历史文化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 “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容景。
简介
鸡棕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又名鸡脚蘑菇、伞把菇、蚁棕、斗鸡公等。在我国以云南省出产最多,最好,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也有出产。主产于云贵高原,生长在海拔900-2000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其肉质细嫩,气味浓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脆,香,嫩,细,鲜,甜,美的特点,是一种天然的山珍野菌。
鸡棕产季为每年的6至9月,其中7,8两月是鸡棕出土的旺盛季节,因为鸡棕在雷雨过后会形成“出土”的高潮,所以寻鸡棕很讲究时机,即时采而烹食,其味最佳。
雨过天晴,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其肉肥硕,质细丝白,菌盖初期呈圆锥形,似斗笠中央部分有显著的乳头状突起,呈深褐色,周围呈淡黑色,边缘呈灰褐色,有辐射状裂纹。
历史文化
清代乾隆时的大学问家赵翼随军入滇,吃了鸡棕后大为赞叹,记之曰:“老饕惊叹得未有,异哉此鸡是何族?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鸡棕之名,由此而传。
清人曹树翘在《滇南杂志》中描述道:“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
《庄子》里“鸡菌不知晦朔”之言,就已说明我国早在两千二百多年前,就已经发现食用鸡棕,并已写进了书中。
《本草纲目》中也曾有鸡棕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的记载。
据传,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爱吃云南的鸡棕,每年都要由驿站飞骑传递进京,熹宗只舍得分少许给宠妃和独揽大权、称为九千岁的太监魏忠贤,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都无福品尝。
在滇中的历朝文人史官,对鸡棕的吟咏记载甚多,其中,尤以清人贾杰《鸡棕》诗最为形象:至味常无种,轮菌雪作肤。茎从新雨茁。香自晚春腴,嫩鲜头番秀,肥抽九节蒲。秋风菁菜客,食品列兹无。
古书中写道:“鸡棕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
做法
鸡棕吃法很多,无论炒食,清蒸,做汤皆宜。当地通常的吃法是:鲜鸡棕炒火腿配以鲜辣椒鲜花椒大蒜及鲜鸡棕煲汤。鸡棕经过晾晒、盐渍或植物油煎制而成干鸡棕、腌鸡棕或油鸡棕(在鸡棕上市最多的时候,大量购买回来,洗净稍晾干后拌以辣椒,花椒,盐,用香油将鸡棕炸成鸡棕油),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食之仍有鸡棕的特殊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