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大学生村”

家乡区县: 邢台市南和县

2011年,秘林涛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2012年,秘少凯被北京大学录取;2013年,王阳波被中南大学录取;2014年,孙晓波被湖南大学录取……这是南和县段村近几年走出的大学生名单。

段村,全村4500余人,远离县城,经济不算富裕,村民多务农。自2000年以来,已先后走出大学生300多名,其中研究生就有20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村口标语散发墨香

不是“风水”好,而是重教育

从市区驱车40分钟,就到达了南和县段村。刚进入村口,眼前是整洁的街道,耳中听到的是村里播放的轻音乐,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沿着村路行走,绿树掩映下,一个写有“今天你以段村为荣,明天段村以你为荣”的宣传语在文化墙上格外显眼,散发出墨香。

“大爷,听说咱村出了不少大学生,是真的吗?”

“那还有假,全村考上大学的已经有300多人。”在村支书王相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文化广场采访。

村民王树哲说:“附近村庄的村民谈起此事时,总是说俺村‘风水’好。但是,我们段村人却说,‘不是风水好,我们村有重视教育的好传统’。”

置家不如教子

多大的困难也供孩子上学

为了证明说话在理儿,王树哲带着记者走进村民秘利强的家中。

秘利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女儿秘晓苏去年考上河南中医大学,儿子秘明发今年参加高考。简陋的房屋里,一台吊扇呼呼地转个不停。儿子秘明发正就着一张抽屉桌补习功课。

“自从姐姐去年考取大学后,我压力就更大了,我要好好学习,争取比姐姐考得更好。”秘明发礼貌地和记者打声招呼,又一头扎进课本里了。

秘利强说,一家人一年辛辛苦苦靠种地也就几千元收入,为了供孩子们上学,老两口一年到头都省吃俭用。

“置家不如教子。教育孩子就跟种地一样,‘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不能光看眼前,耽误孩子的前程。”秘利强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也动摇不了供孩子上学的决心和信心。

探究“才子村”的秘诀

不比房子比学习

一个远离县城并不富裕的村庄,为什么如此盛产“人才”?王相奎说起2001年筹款建设段村小学教学楼的情景。

当年,村里有一个小学,共12个班,其中8班的课堂是在村民家里。

“必须让孩子们有个像样的教室。”王相奎带领村支部承诺,教育下一代是最终的目标。村支部班子将大队院子作抵押,向村民筹钱,最终投资44万元筹建的高标准学校建成了。“学校建好后,邻村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

王相奎说,当时的决策为今天的好村风打下了基础。2006年,为了弘扬重教之风,村支部在王相奎倡导下,对当年考上本科二批以上大学的学生家庭赠挂“功德匾”,并举行隆重的送匾、挂匾仪式。

王相奎说,如今村民不比谁家房子大,谁家存款多,谁家电器全,而是比谁家出的大学生多,比谁家的孩子有出息!手头再紧,东借西凑也不少学生的书钱学费。

“这种村风形成后,赌博、打架的事都没了。”王相奎说,如今村里走出大学生300多名,其中研究生就有20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ljj0000(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