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晚景

家乡区县: 江苏省如皋市

今日人民网上有一则小新闻,说的是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的老教师张海燮,辛辛苦苦任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而今,年近七旬的张老师因为年老体衰,已经离职好几年了。因为三十年来张老师一直是“代课老师”身份,离职时学校按政策只给了他546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一两年下来,学校给的那点生活补助早已经用光。在无儿无女无住房,老无所养的情况下,年近七旬的老教师,于是开始了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四处寄食栖居。现在除了政府发的100元最低生活补助,再没有其他任何收入,也没有一分钱的养老金。老人现在的生活异常艰难,只能依靠一些热心学生的接济和捐助,来勉强维持。

看到此处,我辈不禁要掌拍电脑桌沿,发一声浩然长叹。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不料最终却落得如此凄凉的晚景!而造成他晚景如此凄凉的缘由,虽然颇为耐人寻味,却又不足为外国人道之(因为外国人搞不懂的)——这一切,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代课教师”的身份!

“代课教师”是中国几十年教育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以前他们长期被称作民办教师,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发力,东中部地区的民办教师几乎已不复存在。但在旷远的西部,仍然还有一个庞大的“民办教师”群体存在,尽管他们的名称已改为“代课教师”。而江苏省如皋市年近七旬,晚景凄凉的张海燮老师,只是这个庞大群体当中的一员。

走笔至此,我辈不禁又想起了三年前,甘肃省渭源县委李迎新副书记写的那纷《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报告》。该报告反映的事实令人震惊: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在他们中间,有一大批人是教学中的骨干,正是他们支撑着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他们无愧是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脊梁!

要问中国教育的地位如何?我辈哭而不答。但是不久前地震灾区倒塌的近万间校舍,死去的好几千孩子,已经默默地代我们做了回答。要问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待遇又如何?相信国人都早已心知肚明,老夫也无意在这里浪费过多的笔墨。而作为教师中的另类,“代课教师”一直是不被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农村的最下层,他们的收入连维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难,却仍然不失作为“人师”的尊严。如果说近期要解决“三农问题”的话,那么“代课教师”无疑是“三农问题”中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一位年近七旬,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晚景竟然如此凄凉。既便是早已看惯悲凉,我辈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况且这还是发生在祖国东部的发达地区!这不仅是中国教育界的悲哀,也是我们国家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过去几千年,在民间的神龛上,供奉的一直都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中国欲图自强,舍教育别无他途。”早在一百年以前,满清重臣张之洞就已经下过这样的断言。令人欣慰的是,现如今,大兴教育正在得到举国的认同。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义务教育之局,相信不久即会有大的改观。

如果有公仆们看到这篇文字,那么请你们好好想想吧。当你们每天围坐在空调房里的酒桌前,开开心心享受着满桌丰盛的酒菜时,你们可知道:这样的一桌酒菜,虽然对你们来说只是区区的几千元,可是对西部地区十万代课老师来说,这就是他们辛辛苦苦十年的工资啊!

唯爱她(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