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口镇位于县城东北,东邻厚村乡,南靠湖坊乡,西连荷源乡,北接资溪乌石乡,面积102平方公里。建国初期,乡境域属二区管辖,1956年设茶亭乡,1958年成立茶亭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洵口公社,1968年与荷源、厚村两公社合并,仍称洵口公社,1974年荷源、厚村公社先后划出。乡人民政府驻地茶亭,距县城20公里,辖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类别 镇
面 积 102平方公里
方 言 赣语
电话区号 0794
车牌代码 赣F
人 口 12700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称 洵口镇
邮政区码 344600
所属地区 黎川县
目
录
1概述
2经济建设
3资源环境
4文物古迹
1 概述
洵口镇地处武夷山下,与资溪县、福建省紧密相连,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为县内邻近乡村及闽赣边贸主要集散地。全镇国土面积118.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1665亩,山林面积146980亩,盛产毛竹、竹笋、藤粟、榛粟、杨梅。辖6个行政村,76个村小组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2700人,其中城镇居民6000人,镇区范围内有中学二所,小学5所,设有一个中心卫生院,派出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电信所、邮政所、供电所等20多个单位。
黎川是红色故土。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赣根据地的中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黎川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5月,闽赣省苏维埃政权在黎川县湖坊乡建立。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黎川举行;揭开第五次反围剿序幕的“洵口战役”、“团村战役”发生在黎川境内。1933年10月上旬,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在洵口与国民党发生遭遇战,即著名的洵口战斗,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
2 经济建设
洵口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木、竹、水资源丰富,农业产值颇具特色,涌现了食用菌、大蒜、明笋、三元杂交生猪等一批名优农产品。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488万元,比2004年增加1485万元;财政总收入203万元,比2004年增加5.3万元;农民人平收入达2227元,比2004年增加102元。
洵口镇有丰富的农副产品,木、竹、水资源丰富,竹笋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洵口镇各种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据国家有关部门勘探,花岗岩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优质的矿泉水和钨、锡等矿物质蕴藏量大,极具开发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洵口镇借助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已形成化工、电力、竹木加工、罐头、食品、养殖业等支柱产业,引进外资创建了木制品厂、黎江水电开发公司、中源电站和圣农鸣亚养鸡场、县工业园区羊毛衫厂及劳保手套厂等,以爆发菇、茶树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美蛙养殖达400亩,瘦肉型生猪二级扩繁点达6个,且规模大,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地促进了洵口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 资源环境
洵口镇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充裕。矿产资源以瓷土、花岗岩最为丰富,且品质优良,萤石、钾长石、稀土、钨、金等矿产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农产品繁多。
洵口镇地处江西东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是优质烟叶产区。年均气温17-18℃,无霜期300天以上,平均日照时数1771小时,烟叶成熟期日照率50%以上,适宜烟叶生长;广阔的山地,丰厚的植被,充沛的降雨量和充足的水资源,增强了土壤的有机肥力和湿润度,为烟叶生产提供了天然的环境依托。
洵口境内多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1.68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东北部梯田层迭,山高水冷,日照不足,多种单季稻西南部则以双季稻为主。经济作物则以大蒜著称。山区资源较丰富,林地12.4万庄园,主要植被为松、杉、毛竹,珍稀树种有樟、楠、野生果木有榛栗、猕猴桃等。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造、纺织器材等厂。
4 文物古迹
寿昌禅寺位于黎川县的东北角,座落于洵口镇香炉山村附近,交通便利,距县城21公里。这里,远近青山环立,阡陌纵横,风景十分优美。
寿昌禅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寿昌禅寺高僧辈出,成佛作祖者甚多。始建于唐建中年间(780-783)的福州鼓山涌泉寺到明代曾一度衰落,寿昌寺僧无明经祖之徒元贤禅师便至此重新开山,使之中兴。至今涌泉寺还存有“寿昌堂”,并存有《寿昌语录记经板》一百多块、二百余页。据说,现今所存佛门曹洞宗派系,大都由寿昌禅寺诞生。寿昌禅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