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家乡区县: 保定市新市区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该署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公元1294年)所建的"宣化堂"。

保定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历史沿革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该署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公元1294年)所建的“宣化堂”。明代,这里曾做过保定府署和大宁都司署的驻所,清初改为参将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设立直隶总督,因当时衙署位置偏僻,清帝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人选定参将署为总督署新址,经过一年多的改建扩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隶总督署正式迁到这里办公,直到清朝灭亡。它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180余年,始终是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民国年间,该署成为直系军阀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署又分别是日伪河北省政府、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的驻地。解放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保定市委机关曾在这里办公。1988年,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该署移交文物部门管理,开辟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mmmn(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