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是晋时琅琊临沂人(今属山东),字休徽。汉末,王祥隐居庐江(今安徽舒城)20余年。魏时,他从温县县令累迁至大司农、司空、太尉,被封为睢陵侯。晋代魏,官至太保,进爵睢陵公。睢宁曾是王祥的封邑之地。
王祥对父母极孝,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在病床前。一次,继母想吃活鲤鱼,时值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卧在河面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持之而归,这就是妇孺皆知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王祥在睢陵做官时,清正廉明,以孝治县,深得人心。他在县衙大堂上写的对联很特别,上句曰:“万物亲为本”;下句曰:“百行孝当先”,横批为“治县以孝”。对那些不孝之徒或有凌辱父母、老人的狱讼,他均严加追究。
据说,城内双井栏这个地方,有一泼妇虐待婆母,动辄打骂,婆母星夜逃跑。泼妇将婆母找回后,把她关在屋内,扒光衣服,用腊条抽打,直打得婆母跪地求饶,婆母终因不堪羞辱撞墙而死。王祥知道后非常气愤,他亲自到双井栏一带察访,听到百姓众口一词地向他诉说婆婆受虐实情后,立即将泼妇缉拿归案。经三审六问,泼妇一一招供,泼妇被打入死囚后,便上报问斩。斩前将泼妇“骑木驴”游四门示众,观者无不拍手称快。泼妇被斩后,王祥又命人在县衙门前,为无辜被害的婆母设下灵堂,亲率全衙官吏哭奠。百姓见了无不掩面落泪。此后,那些不堪儿女虐待的老人,都纷纷来县衙击鼓喊冤,王祥一一接见,也一一捕办,此做法震动全县。那些曾虐待父母者,都到县衙向王祥认罪求罚。王祥还对闻名贤孝的人,根据他们的事迹,分别予以表彰。从此,睢陵大治,孝亲成风。
王祥还在睢陵开河引流,治旱治涝,遇上灾害为民请命,上报灾情,以求减免钱粮,深得人心。一次,王祥在街上看到一位卖妻子的人,问其原因,卖妻子的人答道:“小民家贫,难以养家糊口”。王祥同情地落下泪来,当即解囊相助。当这对夫妻泣不成声跪谢时,王祥却挥泪道:“下官无能,使你们受苦了。”
三年届满,王祥升迁,睢陵民众挽留不成,便杀猪宰羊,摆满香案,一直送到十里长亭。王祥虽在睢陵为官数年,却身无长物,只好脱下一双靴子交给乡亲父老以作纪念,然后赤脚登轿而去。
王祥走后,百姓自动捐五百两银,在城南玉皇阁前动工兴建王公庙,以便四时享祭。王祥闻听,立即从京都派人捎信说:“睢陵地瘠民贫,下官未解百姓于倒悬,非但无功,且有过焉。若再兴建庙宇,下官无地自容。若敢违我意者,下官将责令地方严办!”建庙乃止。
公元269年,王祥病逝讯息传到睢陵,全城民众痛哭,纷纷捐献钱粮,将王祥遗留的一双靴子,葬于城东南二里许(今县城东南徐沙河北余庄东),筑冢刻碑,墓前碑文曰:“王祥履墓”。
王祥对父母行孝以报养育之恩,而且为官清正、教民以孝,深受后人景仰,解放后王祥履墓遗迹仍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