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闹社火。在花花绿绿,载歌载舞的社火队中,我们这一带常见的两种形式,就是划旱船和推太平车。
划旱船,也叫采莲船,船身大多是用竹、木和秫秸扎成长方形,外边蒙上布,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就象一个姑娘坐在船上;另一个人头戴毡笠,手持木桨,扮做船夫模样,两人边行边舞,如行船于水面之上。
推太平车,也叫车灯、小车舞。是用竹子或木条扎成独轮车架,外边蒙上布,也是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好象坐车的样子,有的还在腰前车架上安两条盘起的假腿,很象一个姑娘盘脚坐在车子上;另一个人一般为庄稼汉打扮,在后面推车,模仿推独轮车的动作,和车中女舞者配合,翩翩起舞。
旱船和太平车,都是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流行于我国的很多地方,发源时间也是很早。其中旱船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已经流行(见《太平广记》)。而且不仅在民间表演,还经过改造成为宫廷舞蹈。据宋朝田况《儒林公议》上说,五代时前蜀皇帝王衍曾做蓬莱山,以绿罗画水纹铺在地上,上置莲花,让跳舞的人乘彩船在绿罗上转动。宋朝时仿效这种方式,宫廷舞队中有采莲队,跳舞的人身乘彩船,手执莲花而舞,名称叫做“采莲队舞“。与此同时,民间划旱船也是很盛行,不少记叙宋代风俗的著作,都写到节日街头民间舞队中有划旱船演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