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记者吴喆华)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河北藁城市马庄村有一个号称“华北最大的小杂粮集聚地”——马庄杂粮市场,每天有上百吨小米销往外地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有听众向央广新闻热线反映,这里近百家小作坊、黑窝点违法使用同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记者近日以采购员的身份对马庄村暗访。一家杂粮店的老板说得和听众反映的一样,大家都用一个生产许可证,而且是村里给统一办的。13-10-03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记者:“你们家有证么?”
企业:“有证。这是俺们的QS。”
记者:“你生产许可证真的假的?”
企业:“俺们大队统一给办的,俺们的市场都这个样,一个样。”
其实国家质监总局2011年就发文不再受理初级农产品的发证申请,但企业说,有了这个生产许可证,产品会更容易卖给城市的超市。藁城市红谷香宫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水说,这个许可证是他申请办理的,也由他的企业负责检验。用证的每个企业需要交一笔费用。
李东水:“用证交不了多少钱,四千块钱,有2万块钱保证金。”
一家企业负责人也证实:“交了2万4,一年4千块钱是工钱。这2万块钱是买这个QS,一家2万。”
藁城市宏发粗粮加工厂的郭麦收告诉记者,发证前,藁城市质监局的主管领导来开过会,要求“严防记者暗访”。
主管领导:“去了到那了由质监局的副局长、马主任(食品科)讲的话,说是计划共同用这一个证,记者来的话不要乱说,严防记者暗访。”
记者暗访还发现, 这个号称华北最大的杂粮市场一些企业卫生脏乱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