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下了一百多首抚时感事、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好词,使后世人看到了晚清这个封建社会末世的一角。
蒋春霖,字鹿潭,江苏江阴人。他的《水云楼词》历来评价很高:“深得南宋之妙”(陈廷焯语)、“婉约深至,时造虚浑,要为第一流矣”(谭献语),吴瞿安先生《词学通论》更说:“鹿潭律度之细,既无与伦;文笔之佳,更为出类;而又雍容大雅,无搔头弄姿之态。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亦无愧色焉。”(《吴梅词曲论集》第11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不过,对他的慢词也有异议,谢章铤说:“使长调故为惝恍之辞,似可解似不可解,读之终篇,不得其注意之所在,岂得谓之工哉!鹿潭长调颇觉郁晦,正坐此病耳。”(《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蒋春霖填词喜欢用比,如若用得稍为密集,读者又不明白写作背景,确实会有郁晦的感觉,但这种情况在《水云楼词》中甚少,他以赋体写实的慢词还是很多的。比如,咸丰十年(1860年)蒋春霖寓居溱潼寿圣寺水云楼,所作《满庭芳》,就是即景写情、沉郁悲深的好词。
满庭芳
秋水时至,海陵诸村落辄成湖荡。小舟来去,竟日在芦花中。余居此既久,亦忘岑寂。多人偶至,话及兵革,咏“我亦有家归未得”之句,不觉怅然。
黄叶人家,芦花天气,到门秋水成湖。携尊船过,帆小入菰蒲。谁识天涯倦客,野桥外,寒雀惊呼。还惆怅,霜前瘦影,人似柳萧疏。
愁余。空自把乡心寄雁,泛宅依凫。任相逢一笑,不是吾庐。漫托鱼波万顷,便秋风,难问莼鲈。空江上,沉沉戍鼓,落日大旗孤。
词的上片,选用身边的景象交织时空,“黄叶”、“芦花”、“寒雀”、“霜”、“柳萧疏”表现深秋,“芦花”、“菰蒲”、“野桥”、“秋水成湖”、“携尊船过”表现水乡,贴切而自然。再以“还惆怅”以及“倦客”之“倦”、“瘦影”之“瘦”、“柳萧疏”之“萧疏”这些逗漏情绪的词语点染其间,情景交融,营造出低徊凄清的氛围。“帆小入菰蒲”、“寒雀惊呼”既是写景,也是侧写“乡人偶至”,显中带隐。换头以“愁余”二字衔接意脉,引领下片,抒发愁思。“空自把”、“漫托”、“难问”诉说的,正是对“愁余”的具体解答,使读者不知不觉就沉浸到迷漫全词的沦落感之中。蒋春霖的过人处,还在于不让读者的思绪停留在这幅水乡图上,煞尾忽然指顾远方,以“空江”、“沉沉戍鼓”、“落日大旗”这些画面的壮美,来跟眼前景色作强烈对比,在悲凉的底色上涂饰苍茫沉郁的色彩,整个词的气象也阔大起来。最后十二个字也是全篇关键所在,个人无可奈何的漂泊跟连年不断的兵燹紧紧扣住,以景语作结,辞尽意不尽,增加了倾诉的深度,也使读词的人无限感慨。
这首《满庭芳》,没有多少比兴的手法,没有锤炼尖新的语言,也不做刻意描绘,仅以平常语写常见之景,道常人之情,处处透着真切。词中不着痕迹地融入许多前人的诗意,如周邦彦的“谁识京华倦客”、杜甫的“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楚辞》的“目眇眇兮愁予”、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卢纶的“旧业已随征战尽,那堪江上鼓鼙声”、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即便是小序第一句“秋水时至”,也移用《庄子》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贯通古今又浑然天成,正如顾随先生所说:“用典应如此,虽不知典而亦知其好。”(《驼庵诗话》)它丰富了词的蕴含,把词以曲折深隐为美的特质充分体现了出来。这是师法周邦彦。蒋春霖还学习姜夔,在词前加了五十四字的小序,文辞优美,笔致洁净,点明“我亦有家归未得”,跟后面的词作相呼应。《满庭芳》把身处衰世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愁闷与怅惘淡淡说出,难怪郁达夫喜欢它了。
饶宗颐先生为黄嫣梨《蒋春霖评传》写的序说:“余诵《水云楼词》而悲之,惜其能为抚时感事叹老嗟卑之词,而不能抗志高旷,为他人莫能追蹑之词,盖徒沉溺于词之中,而不能自拔于词之外,靡有会于坡老所指向上一路,宜其侘傺早死,词有以促之,盖才人而力仅足为词,其遇之蹇,为害有如此者!”这番话,用来警醒青年自是至理名言,用来批评蒋春霖,实在不近人情。清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跟北宋大大不同,除少数高人以外,知识分子在钳制思想的科举制度的驱使之下,大都把科甲入仕作为唯一的“向上一路”,他们在《儒林外史》中有淋漓尽致的表演。蒋春霖少有才名却科场屡踬,最后仅谋到一个权东台富安场课盐司大使,正八品,五年后又被免职了。江南战火纷飞,只得滞留在东台、泰州一带,生活无着,全赖朋友和盐商接济。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说到蒋春霖:“别数年,余权泰州篆,忽来晤,面目黧黑,黯然神伤,云将赴浙,依宗湘文太守。”这种状况怎能“抗志高旷”。我以为,倒是幸亏他写下了一百多首抚时感事、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好词,使后世人看到了晚清这个封建社会末世的一角,蒋春霖也成为“不仅是清代的大词人,并且是我国整个词史上的一个大词人”(刘大杰语)。“形势比人强”,此话不假。我们批判的矛头应该指向扼杀人才的封建制度,对辛苦辗转、挣扎于制度下的像蒋春霖这样的知识分子,怎么可以苛求?
注:题目为编者改。原题为“词话三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