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郎”蔡雨

家乡区县: 扬州市广陵区

4月2日8时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血液科病区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略带些许兴奋和紧张的蔡雨,挽起双臂的衣袖,躺到了摆放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房间内的唯一一张病床上。

护士熟练地操作起来。他的母亲和新婚妻子朱嘉在一旁陪伴着。

很快,蔡雨的血液在软管里流动起来。随后,挂在血细胞分离机上方支架上的血袋积存起血细胞来……

“最美新郎”牵动多家媒体

新婚4天就捐献造血干细胞,蔡雨成了网友们口中的“最美新郎”。闻听这位“最美新郎”的事迹,《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江苏网等媒体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

朱嘉取出喜糖,向记者们分发。她说:“这是我俩的喜糖,也是蔡雨要我专门准备的,将喜庆送给大家!”

“看你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都满好的?”有记者向正平躺着接受干细胞采集的蔡雨提问。

“还行,总体来说比较平稳。因为毕竟从准备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刚打动员剂的时候,感觉有些腰酸,特别是打第二针后,反应比较大,脖子酸、腰酸,我折腾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睡。但到第三天早上,这种症状就减轻了不少。这两天打针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反应了。”蔡雨说。

说服家人推迟婚礼蜜月

今年33岁的蔡雨是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苏州分部变电检修三班副班长,他2007年在苏州供电公司工作时,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后,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2年12月的一天,正忙于工作和婚礼筹备的他,突然接到苏州市相城区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你的血样资料与北京的一位中年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问其是否同意捐献。既惊讶又激动的蔡雨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于今年1月9日通过高分辨检测采样,确认与患者的HLA配型完全相合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3月28日,捐髓正式开始,他接受了连续注射的8针动员剂;4月2日,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进行。

早在去年年中,已过而立的他就与爱人确定今年3月24日举行婚礼,并定好饭店,通知了亲朋好友,还提前向各自单位请了假。原计划在苏州的婚礼结束后,两人要回扬州老家办喜酒,并去欧洲度蜜月。

“这次捐髓意味着你婚礼后的计划全部被打乱。对此,你怎么看?”记者问。

“我的捐献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令人激动的,更是值得的!再说,我2007年成为捐髓志愿者,然后从初配成功到高配、体检等,我都是愿意捐的,这也是我作出的一个承诺。作为一名电网员工,诚信是一定要有的。我既然做了这个承诺就要去做,去全力兑现这个承诺!”蔡雨说,“至于回老家办婚礼、去欧洲度蜜月,我已经与妻子商量过了,这两件事往后延。”

对于儿子的义举,已经从扬州供电公司退休,想快点抱孙子的蔡妈妈有些纠结。她在现场告诉记者:“如果蔡雨现在二十几岁,没有女朋友,捐完后有的是时间恢复。或者说,他已结过婚,有了孩子就好了。”紧接着,坦诚的蔡妈妈补充道:“我问他是否考虑充分了,他说能够面对,那么从母亲的角度上我也要面对。况且他做的是救人的事,他愿意付出,他去救,我肯定支持!”

丈夫的义举一定离不开妻子的鼎力支持。记者问一旁的朱嘉:“你是不是一直都很支持他?”

“不是一直,我心里也先过了一个坎,然后才支持他。是他说服我的。他把红十字会跟他讲的那些事情跟我说了几次,我自己也专门去咨询医生,然后慢慢地接受并坚定地支持他了。”朱嘉说。

“你怎么评价自己的丈夫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我希望他和北京的患者都能健健康康地生活。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捐献骨髓这件事,然后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

呼吁关注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蔡雨又是怎么看的呢?他告诉记者:“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如果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的话,是我面对了一些未知的风险因素,并选择了面对,而不是回避。感谢大家因为这件事对我的关注。但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本身。我个人能力有限,只能捐献给一两个人。听一位红十字会的同志说,我们国家目前大概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100多万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以给越来越多的患者找到生活的希望,摆脱病魔侵扰,健康快乐地生活!”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分一秒地过去,细胞分离机不停地工作着,平躺着不能动、有些干渴却不能多喝水的蔡雨坚持着……

11时40分,从蔡雨的1.2万毫升循环血液中分离出150毫升造血干细胞宣告完成,蔡雨因此成为江苏第302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7时,院方公布检验结果,此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圆满成功,将交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远方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见了面再说话(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