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概述
高安道情是高安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古老说唱形式。它源于民间艺乞,为瞽者走街串村说唱谋生的渔鼓。清末,民间艺人渐弃渔鼓,改用箱琴、令尺和木鱼伴唱,并由行唱变为坐唱,称之为“坐堂戏”,演唱者主要是盲艺人。
高安道情说唱仅以一把箱琴、一把令尺、一只木鱼伴奏,一人演唱,也可以多人组合演唱,分担角色,装男扮女,陈情叙事,说唱相间,杂以口技,插科打诨,并增加锣钹、鼓板、唢呐、竹笛等乐器,气氛更为浓烈。也有技艺精湛者,一人同时演奏十来项乐器,唢呐、胡琴、竹笛、鼓板、锣钹一齐上,令人称奇。
高安道情的基本调式为[太平调]。[太平调]是高安的北路道情曲, [新太平调]在[老太平调]的基础上发展为八种板式,其旋律凄戚哀怨,扣人心弦。
高安道情的题材多为传本故事和民间传说。传统曲目有《八美图》、《薛仁贵征东》等。解放后,高安道情得到了党和政府重视。1954年成立了“高安县盲艺人曲艺队”,队员至今一直保持30人左右,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汇演并获奖。
高安道情在“一村一品”文化建设争奇斗艳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安,群众文化活动历来活跃,拥有戏曲、唢呐、舞龙、腰鼓、斗牛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安市注重注入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的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整合,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精心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新格局,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新街镇景贤贾家古村针对该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积极挖掘其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饮食、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高安采茶剧、高安道情等传统戏曲,并创办了女子腰鼓队、采茶戏剧团、鼓乐队、鼓号队、舞龙队、舞狮队等富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文体团队;石脑镇赤岸村投入5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农民夜校、文化娱乐室、健身场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