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瞄准主城 放眼沿海 打造重要产业承接地

家乡区县: 重庆市铜梁县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产业则是工业的重要支撑。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明确提出了我县打造“一小时经济圈”重要产业承接地的战略定位。面对诸多机遇,我县正着力于以“三区一带四支柱”为抓手,盯准沿海地区及重庆主城产业转移,努力将铜梁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工业集中区。

产业承接优势凸显
距离重庆主城41公里的距离,让我县处于“1小时经济圈”的核心扩散层。距大学城15分钟的车程,为我县提供了承接高新技术辐射优势。而随着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成渝高速辅助通道、重庆城际铁路的建设,我县即将成为高速路网密集区,具备良好区位优势。

我县工业经济框架初具轮廓,已形成了锶盐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支柱产业,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同时,浅丘平谷为主的地形地貌,富足无忧的水、电、天然气资源,39.4万农村劳动力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承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重庆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产业必将加快向“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区转移。所具备的综合优势,必将使我县成为承接重庆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

盯准主城 放眼沿海
根据我县的区位、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全委会报告明确了今后发展重点为机械制造、建工建材、轻纺制鞋、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县经委主任李知亮分析认为,“我县产业承接,可以盯准土地、能源日趋紧张的沿海地区,已具产业基础的韩资企业及重庆主城的汽摩机械制造产业。”

作为老工业基地、具备发达制造业基础的重庆,随着城区的不断拓展,其汽摩配套产业必然向区县转移。这类产业又具能耗少、耗水小的特点,正好弥补我县稍紧的自然资源。我县目前已有奥博铝材、创祥电源等一批汽摩配套企业,具备了相当基础。县金龙工业园区副主任侯大东认为,可将与重庆大工业配套的特色制造及机械加工业作为我县第一主攻产业。同时,沿海地区轻纺制鞋等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受成本因素的限制,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发展趋势。我县可以轻纺制鞋为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为第三产业,与重庆主城、东部沿海地区承接,打造中国西部鞋业基地和外贸出口鞋业基地。县计委副主任张诗颂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新的方向,应尽力多引进电子、生物质等产业,适应新型工业发展的需要。
据悉,目前我县紧抓重庆工业“退城入园”战略机遇,正瞄准机械加工产业的10余家企业和多个轻纺项目,积极招商引资。

着力打造“三区一带四支柱”
全委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抓手为打造“三区一带四支柱”。
据园区副主任侯大东介绍,作为我县产业承接的载体和重点,金龙园区规划扩展为60平方公里,并将形成“产业向东,城市向东”格局,主动与重庆主城拓展区对接。据全委会报告,金龙工业园区将着力发展机械加工、建工建材、轻纺建鞋、农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并发展电子产品、生物质等高新技术产业。蒲吕互通口产业集中区则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产品、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产业等主城大工业配套产业和高新技术。围龙互通口产业集中区则重点发展冶金机械制造、建材工业。

全长近30公里的铜合产业带也在全力打造之中。这一带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密集,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具有发展产业密集带的必备优势。有关人士认为,可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地区经验,构建连绵30余公里的市级产业密集带,重点发展重庆主城区大工业的配套产业,承接主城“退城入园”企业,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中具有典型区域经济意义、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中区。

郁闷的小葵花(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