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呈奎教授祖籍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李林村,清宣统元年(1909)生于华侨世家。民国十五年(1926)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民国十九年(1930)夏留校当助教,从事海洋植物研究。民国二十一年(1932)赴岭南大学进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取得科硕士学位,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在山东大学生物系任讲师,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晋升副教授,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任岭南大学植物学副教授兼植物标本室主任。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获得了博士学位和拉克哈姆博士。民国三十二年(1943)三月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同时进行海藻调查研究,被该所聘请负责海藻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民国三十五年(1946),曾呈奎教授回国,任山东大学植物学教授、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呈奎教授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起任所长。
半个世纪来,曾呈奎教授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执着地研究海洋植物,先后发表许多论文和专著,有些工作是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为我国海洋植物的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呈奎教授与张德瑞合作,成功地进行了紫菜弦状体阶段培养方法和采孢子培养方法的研究,并已在全国沿海推广,对我国紫菜生产颇有促进。他还与吴超云、孙国玉合作研究了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法,代替了传统的秋苗培育,解决了秋苗培育中的杂藻威胁问题,使海带增产三至五成。经过数十年的苦心孤诣,曾呈奎教授发表几十篇分类区系研究论文,发现了几十个海藻新品种,分析研究了我国沿海的海藻分布和区系特点,对北太平洋西部的海藻区系进行了区划,为我国《海藻志》的编写提供了基本资料。他对经济海藻资源的利用和化学加工的研究,为我国海藻生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海藻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的研究,为探讨海藻不同门类的进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曾呈奎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是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海洋生物学家。
余志宾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余志宾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yuzhib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