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泾川政府工作报告(一)

家乡区县: 甘肃省泾川县

 2014年,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县委决策部署,按照“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的战略思路和“高点定位树典型、改革创新求突破、五位一体抓统筹、凝心聚力促跨越”的总体要求,抓项目、强支撑,兴产业、促增收,惠民生、建和谐,全面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5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83亿元,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7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2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2亿元,增长10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564.9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594.4元,增长15.1%。
一、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坚持以改革统揽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全县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5项,将54项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多方培育市场主体。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全面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切实加大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全县新增非公企业171户、个体工商户1545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0.1%。纵深推进农村改革。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为契机,引导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完成土地流转2.1万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完成树种改优4万亩、林下种植3万亩,全面完成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实现了果园物权化,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积极支持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组建农村扶贫资金互助社16个,协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48亿元、林权抵押贷款3800万元,持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切实强化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衔接争取,全力加快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多方开展论证争取。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加大协调对接力度,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县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县论证储备国道312线改扩建等重点项目555项,概算总投资577亿元,落实国家投资项目78项,争取各类专项资金9.1亿元,盘口水库通过省级审核,朱家涧水库列入国家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规划,已下达投资8226万元,是近年来全市水利单体工程下达投资最多的项目。精心实施重点项目。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重点,全县新开工及续建项目104个,完成投资64.4亿元,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天纤棉业棉纱生产线扩建、大云寺中心景区建设、泾汭河河堤治理等市列“十大工程”、县列“十大项目”进展良好,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严格规范项目管理。突出申报审批、工程招标、资金拨付、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制度,严格程序,切实强化工程监理,加大审计监察力度,保证了各类项目依法依规实施。
三、深度开发特色产业,农民增收基础更加稳固。坚持把特色产业开发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任务,多方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强化市场引导,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特色产业发展在规模扩张、管理提升、效益增加、链条延伸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持续扩张基地规模。积极探索企业建办、大户承包等发展模式,全力实施果品产业适宜区全覆盖工程,新建果园5.2万亩,抓建千亩以上果品园区10个,完成绿色基地认证30万亩、GAP基地认证3000亩,建成果品出口创汇基地5万亩,飞云、窑店2个乡镇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持续扩大养殖产业规模,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3个、肉鸡养殖小区4个,正大75万只青年蛋鸡、鑫牛牧业等标准化养殖小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畜牧产业公司化运作、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以泾汭河川蔬菜产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建成日光温室210座、大中拱棚1050座,种植各类蔬菜16万亩;招商建办了大运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在依托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围绕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成旱作农业技术推广10.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7.4万吨。全力促进提质增效。积极适应现代果业发展新趋势,综合应用矮化密植、立架栽培、单株滴灌等先进技术,建成飞云南峪、高平原尚等现代苹果设施栽培示范园6处;全面实施以春季间作、夏季拉枝、秋季施肥、冬季修剪为主要内容的果园管理“四大战役”,精心开展赛园赛果活动,全县果品商品率、优果率分别达到96%和78%,果品总收入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26.9%,果农收入大幅提升,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我县现代林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泾川果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支持陇原红果品贸易公司等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26万吨;成立县果品流通协会,组建县果品营销服务中心,新增果品营销组织6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切实加强产销对接,多方拓宽外销渠道,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四、多方聚集发展要素,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按照“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丰富内涵”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聚集发展要素,美丽乡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高点定位编规划。注重融入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聘请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6个美丽乡村和1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建设规划,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集中用力抓示范。多方整合项目,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化实施通村油路、村庄绿化、环境整治工程,组团式推进小康住宅、特色街景建设,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党原高崖、汭丰郑家沟2个省列“千村美丽”示范村,党原陈坳、玉都下坳2个市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高平黄家铺等5个县列新农村示范村,罗汉洞土堑坳等30个“万村整洁”示范村,加快实施党原小徐、荔堡原董等10个整村推进项目和304省道沿线等4条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带动全县新建、改建小康住宅2658户,实施“三清五改”3152户,美丽乡村建设的片带效应初步形成。改善生态夯基础。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完成生态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6万亩、农田道路林网108公里,新修标准化梯田3.26万亩,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
五、扶持壮大重点企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着眼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集群,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切实提升园区承载功能。西北纺织城规划、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分别通过省、市评审,汭河风情线工程建成投用,110千伏送变电站项目纳入全省供电公网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精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天纤棉业一期后5万锭棉纱生产线全面建成并达产达标,二期20万锭棉纱生产线完成附房主体工程和部分钢结构安装,家园公司、华润公司二期生产线建设全面启动,重点工业企业呈现出扩容提质、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多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各类节会,广泛开展招商宣传,全力促进项目落地,40万吨活性石灰生产线项目开工实施,新能源光伏农业并网发电等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全年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7亿元。全力推进能源勘探开发。红河油田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输电线路架设及增压站工程全面竣工,年内布设油井14口,改造油井70口,生产原油11.4万吨;煤炭资源普查全面完成,精查工作进展顺利,为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路上a(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