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文艺

家乡区县: 江苏省如皋市

关于《如皋文艺》的一段情缘

一年多前,因为查找如皋历史上书院书楼的有关资料,有幸结识了《如皋文化志》编纂者之一的于忠富老先生,由此引发了于老赠我《如皋文化志》软面本,今年我又淘得《如皋文化志》硬精本并请于老为我题记的一段书事。我从《如皋文化志》中得到了不少关于如皋文化事业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在与于老的交往中更是了解到很多如皋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掌故,而这些又让我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更加留心有关如皋文化的书和事。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如皋文艺》的一段情缘。

4月12日《如皋日报》发表拙作《独具特色的如皋县委理论刊物〈新皋〉月刊》,为了尽可能扩充文章所含的信息,文中罗列了本人所得《新皋》中所登载的文章和文章的作者,其中提及时在如皋印刷厂拣字车间的冯植写有的文章。未曾想到如今这样的文章还有人看,而且看的人中就有冯植老先生。冯老先生辗转找到我的电话,主动跟我联系,愿意提供更多的如皋文史情况,这可是我求之不得的美事。当我到冯老先生家造访时有几个让我没想到:一是冯老先生对文化和文化传承的那份热情;二是冯老先生对后生如我者是那么的关心;三是不显山露水的普通的如皋人家却不乏书香门第,有如冯老。承冯植老先生厚爱,赠我不少积淀着一代文化人心血的资料,而最让我心动的就有久想谋面的《如皋文艺》创刊号。

《如皋文艺》,月刊,创刊于1959年1月15日,每月15日出版,如皋文艺编辑部编辑出版,32开本,定价每期8分,每季2角4分,半年4角8分,全年9角6分。创刊号为土纸绿、红墨彩印,封面设计为以黄、红为主的大色块分割画面,上半部黄色为底,红色手写体外勾白框的“如皋文艺”四个大字标示了刊名,刊名下面是绿色的“RUGAO WENYI”;下半部以红色为底,画面为白色“庆丰收”壁画所充盈,此画为如城公社工人王树阗等作,右下角标注1/1959,标明期号。创刊号的封底为李良崧所作的木刻《打垮美蒋》,红色。封二为目录兼版权页。《如皋文艺》创刊号虽然只有24页内芯,内容却极为丰富,首篇为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叶枫所作的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拿起笔来,做文化的主人”,有中共如皋县委“关于春节活动的指示”,有诗歌、小小说、歌舞剧、小调、民歌、推广歌曲、木刻、壁画等。在诗歌栏发表了蔡坤等的“河网化之花(组诗十一首)”、薛利仁等的“报喜公社大丰收(组诗三首)”、吴丕能等的“唱一束儿歌送给你(儿歌四首)”;小小说是如师姚强的“大伯真是个特别的”;城东公社文工团创作了歌舞剧“人民公社好”,城东公社宣传部长许松亲自创作了小调“歌唱河网化”;芦港公社夏堡文工团呈献的是民歌“打鼓庆丰收”;推广歌曲推广的也以我们如皋本土创作的配合当时县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歌曲为主,如“人民公社放金光”、友谅填词云门曲的“赛苏州、超江阴”、印刷工人马效元词吴瑞庭曲的“民兵进行曲”、汤铭词石歌曲的“人民公社是枝花”;作为创刊号,少不了编辑部的“编后谈”、“本刊稿约”,而在如今看来能提供更多反映当时文化生活情况的“文化消息”四则作为补白分别插在6、9和19页。就这些文字不多的“消息”,却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如“本县选拔参加专区群众业余文艺会演的节目,经过一个多月的加工排练,已于本月15日开往专区参加会演。”“本县一九五九年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决定于本月廿二日至廿六日举行。这次参加会演的单位包括工农商学兵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文工团、业余剧团。会演的节目要求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赛苏州、超江阴,表现我县人民干劲等题材,自己创作的为主;形式也要百花齐放,歌舞、戏曲、音乐等等形式都可以参加会演。”“为了做好搜集革命文物的工作,迎接国庆十周年,本县于元月六日下午召开了有关部门的代表座谈会,建立了历史文物搜集领导小组。由兵役局付政委陈理才、县委宣传部部长叶枫二同志任正付组长,会议详细讨论了有关在全县搜集革命历史文物的要求,方法,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个群众性的献宝运动,春节前完成一千五百件革命历史文物的搜集任务。”“又讯:一月初,本县组织了革命历史文物搜集小组,分赴老革命根据地江安、石庄公社搜集大革命时期,红十四军在如皋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各种历史资料,南京军区司令部、江苏军区司令部和江苏省文管会几次派来同志,协助进行这一工作。”这些“文化消息”都出自“友谅”,而且“友谅”还参加了一些创作,是否可以推断其是编辑部的骨干或者是一员呢?

查2000年12月一版一印的《南通市志》对《如皋文艺》没有记录;1995年6月一版一印的《如皋县志》第692页只对《如皋文艺》简要地介绍为“《如皋文艺》,1958年创刊,由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月刊,发行3000余册。1961年停刊。”而2003年7月一版一印的《如皋文化志》第67页的介绍则比较详细:“《如皋文艺》文学杂志,1958年创刊,由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32K本,月刊,编辑冒志新、吴丕能。发行3000余册。1961年停刊。1979年7月,由县工会、文化馆联合主办复刊《如皋文艺》。1980年2月,得到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支持,改用如皋30年代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所出的副刊名称“春泥”为刊名,16K本,双月刊,主要编辑人员有徐德余、李实秋、陈膺浩、郭文和、赵云舞、陈元琪、张宝蔚、张正余、雷宜昌等。”对照冯植老赠我的《如皋文艺》创刊号,显然无论是《如皋县志》还是《如皋文化志》对《如皋文艺》创刊时间的记载都不甚准确。

书与人俱在,这是如皋文化发展的成果,也是如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我们期盼着有一本新时期的《如皋文艺》。“拿起笔来,做文化的主人”!

唯爱她(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