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小辣椒

家乡区县: 江苏省海门市

辣椒(Capsicum annuum)于明朝末年(1640年前后)引入我国。海门栽培辣椒的历史从《民国海门县志》(1912~1935)中记述已普遍种植。椒农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于60年代初培育出了色泽好、品质纯、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宜出口的海门朝天小辣椒,又称“海门椒”,平均每年种植84.0hm~2,70年代年均种植126.8hm~2,80年代平均每年148.1hm~2。产量由1964年的615kg/hm~2、总产37吨上升到1983年的2910.9kg/hm~2、总产807吨。近几年,单产平均2619.5kg/hm~2,总产每年在百吨上下。

海门小辣椒 20世纪40年代初,海门农民将云南米椒与本地羊角椒杂交选育而成。因为椒果朝天而生,又称“朝天椒”。小辣椒果红色亮,皮厚肉多,含有辣椒碱、辣红素、脂肪、挥发油和大量的维生素。营养丰富,辣度适中,成为调味佳品。小辣椒还可入药,具有行血散寒、解郁导滞、驱风去湿的功能。食用时既可生炒、煮食,又可生吃、腌渍,因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海门小辣椒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20世纪60-80年代,全境每年出口50万公斤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曾有“汽车要买丰田牌,辣椒要买海门椒”的美称,尤其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地更负盛名。

 

三毛哥哥(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