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古都开封经历了兵、火、水患,曾经失去了灿烂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河南因地处上海、天津、汉口三个帝国主义侵略据点势力范围的交叉地带,成为这三大据点的原料供给基地和外国商品倾销的市场。开封是当时河南省的省会,首当其冲受到这种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开封被日军占领,沦陷达七年之久,受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开封城下13米共埋藏着6座古城,其“城摞城”奇观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开封一度沉寂过,她累了,躺在中原的腹地上沉睡了很长时间,几乎被人们忘却。但时代的步伐也把开封惊醒了,这个历史古都展现出了新的风采。开封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包公湖、杨家湖等许多湖泊留下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动人传说又开始在人们心中荡漾起来。古代巍峨雄伟的宫宇殿堂经过精心修缮,形成了独特的宋代特色。走进开封,耳边是那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委婉明丽的汴梁音韵,朱仙镇的年画,在明清时最盛,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齐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线条流畅,粗犷简练,是中国木版套印艺术的珍品。开封的汴绣独树一帜,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绒彩夺目,丰神宛然,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成为国内外游人必买的佳品。开封种植菊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时期就已经驰名全国,明清尤盛,绵延至今。“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来开封赏菊时亲赋诗词,留下“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开封禹王台,至今还留有乾隆的咏菊诗碑。每到秋季,古城开封,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到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花以景衬,景以花容”,人们置身于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如今焕发出新活力的开封享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等美誉之称。
在开封,能看到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徜徉在开发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开封府、大梁门,龙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区。流连于灯火辉煌的夜市,身边是国内外如织的游人,耳边是“中不中”、“得劲的很”醇厚的乡音,让心不禁热起来,七朝古都开封在时代的浪涛里,再谱写出新的篇章,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