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文化

家乡区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

清代中期后,随着人们和社会对木材颜色的审美变化,尤其是皇家对深颜色的紫檀、老红木逐渐重视,黄花梨就退出了苏广和北京地区。只是在海南地区、雷州半岛地区被民间制作家具、制作工具、盖房子使用。

由于海南黄花梨稀少,在上世纪前半叶国家禁止采伐,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以作为药材经营,这样就显得十分珍惜。经过王世襄先生编写《明式家具研究》一书的考证和实地考察,王世襄先生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因此海南黄花梨的身价也就立刻水涨船高。

近十年,中国仿古家具的兴起,古典家具作为家居陈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大量的仿古家具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他们去海南买旧料和小料,于是显得原料更加紧张和增值。

张德祥说,他了解现在很多家具商到海南采购,连旧的门窗料、农具料都几乎收购尽了,在这些家具厂商的仓库里面,只能看到像山药一样的弯曲小料,真正能够达到胳臂粗的就算大料了,由此足见海南黄花梨的珍贵。现在海南黄花梨,原产地已经枯竭,旧料也没有了,只剩下场家仓库里的小料,所以现在市场上有家具商提出用黄金换木材是真实的。

张德祥说,中国古人对于材料的看法就是物尽其用,不管是什么木头,只要用对了地方就是最好的。比如紫檀,适合用在礼仪性的陈设上,它具有宁静、沉重的特点,适于镶嵌,所以作为皇家器物是很好的;红木,材料较大,经济实惠,广泛地适用于民间的陈设;鸡翅木适合做文房的家具,它具有优美、沉稳雅致的色泽,木材色调很适合书房里用;楠木不招虫,有香味儿,加工性能好,适合做书斋建筑,因此可以说一木有一用。

海南黄花梨首饰盒海南黄花梨已经枯竭,但还有一部分黄花梨生长在越南,可是关于越南黄花梨王世襄先生没有写进书里。张德祥分析,是受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王世襄先生没能到越南去考证。据张德祥考证越南黄花梨,一部分外观是极其接近海南黄花梨的,还有一部分色泽较浅黄,如果使用得当,也可以做出优美的家具。张德祥说,在古代,商人是极有条件通过陆路到越南去采购木材的,因此这样采购会比去海南更加便利,而且植物的生长是不受行政区域划分的,所以完全可以推断中国古代黄花梨的木材有很大可能是出自越南。张德祥认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名贵优秀受世人喜爱,不止是因为木材,我们现代人不要堕入拜物主义的泥潭,木材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家具的载体,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木工文化,不管是哪种木材只要使用得当,都可以发扬中国古代家具优秀的文化,张德祥相信中国古代家具不会因为黄花梨枯竭而走向衰落,相信会有更适合的替代品取代它。

张德祥指出,如果黄花梨没有了,可以买老红木。但是收藏者要注意,不要单纯考虑材料,对古家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艺术性,工艺决定价格。如果仅仅是材料好,工艺粗糙也不要购买。因为收藏古典家具,买的不是木头,如果是单纯买木头,不如直接架块板子使用。张德祥还打了个比方,例如中国画,最重要是画得怎么样,而不是看墨是否名贵、笔是否好、纸是否好。

对于现在黄花梨新做家具的价格,张德祥说,一个不大的官皮箱,木材就需要一万多元,而且还是小料拼凑的。现在做一个两米长的条案,案心板若是独板做,仅这一独板就需要十万到二十万元。一对老的黄花梨方脚大柜,如果是用整板做的,就要五百万元左右。但是,现在就出现老的卖不过新的,原因在于新家具可以计算价格,从木料到加工费再到利润,所以市场上价格明码标价很高,不过新家具整齐,适合新居室摆放,购买方便;老家具则需要有鉴定技巧,专业知识、还要有特殊的爱好,因此多为好古之人使用。张德祥指出,其实老黄花梨的价格还远远没有到位,老的价格应该比新家具价格高,而且应该是同样新家具基础上加一个零的价格。

8 保养方法
1、防止海南黄花梨被阳光直射和暴晒,以免造成木材龟裂、变形和酥脆;

2、防过度干燥,以避免海南黄花梨木材因干裂而造成变形;

3、防火,海南黄花梨做成的各种木制品,都是易燃之物,需要严格注意防火,以免烧伤、烧毁;

4、防虫蛀防鼠咬,木制品经常会遇到虫蛀和鼠咬的情况,海南黄花梨制品一般非常贵重,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9 同名图书
基本介绍

书名:海南黄花梨

作者:肖奕亮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4月1日

开本:16开

定价: 68.00元

内容简介

海南黄花梨黄花梨是中国的,海南的,东方的,也是世界的。其生长环境艰难,成材周期漫长,却花纹旖旎妖娆,材质不破不裂,不虫不腐,其坚韧不屈的成长历程中依稀可见中华民族的性格,以材誉人,物我对照,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近10年来,中国仿古家具的兴起,古典家具作为家居陈设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大量的仿古家具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人们纷纷去海南购买旧料和小料,原料因此更显珍贵并不断增值。

海南黄花梨家具肌理花纹如行云流水,不用上漆,只需稍稍打磨上蜡就别有特色;样式简洁、线条明快、返璞归真,能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黄花梨之美含蓄不张扬,符合人们的审美,也是中国文人追求的境界。

chu冰冰(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