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方言

家乡区县: 浙江省桐乡市

桐乡方言(杭嘉湖平原的吴侬音)中没有翘舌音,少有后鼻音,基本声调是平音第1声,少有仄音,有则一般为第2、4声,一般用在粗鲁、贬怨之气中,不如苏州方言那么软,不如上海咸话那么嗲。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受打着浓厚南方方言的桐乡家长给影响下,官化了,很多新生代已经不会自己家乡的方言了。

桐乡话属于吴方言,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到如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渊源流长的历史使桐乡话显得既丰富多彩又耐人寻味。在古语里面,白天就叫“昼”,所以有个词语叫昼夜不分,表示“昼”和“夜”是相对的。那时的人们为了区分上午和下午,就把中午之前叫“上昼”,中午之后叫“下昼”,这种叫法就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此可见,我们的桐乡话代代相传,不知已经延续了多少年。除了上昼、下昼,桐乡话里还有很多词保存了古语的风貌。火柴用桐乡话叫“洋火”。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没有火柴,火柴是从大洋彼岸的外国进口的,那时候人们把外国人叫“洋人”,所以外国进口的火柴就叫“洋火”了。由于当时中国是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从外国进口的东西还有很多,像柴油,我们就把他叫做“洋油”,肥皂就叫“洋皮皂”。原来桐乡话里还有不少的辛酸历史。从很多桐乡话里面,我们还可以了解桐乡的风俗习惯。“吃豆腐饭”是参加丧礼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把参加丧礼叫“吃豆腐饭”呢?因为以前我们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要把一具尸体从家里移到坟地去埋葬,是需要邀些村里的人、亲戚朋友来帮忙的。但是由于主人家都不富裕,所以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拙,以豆腐为主,因为豆腐不仅价钱便宜,还是白色的。亲戚朋友忌讳说去参加丧礼,就说是去吃豆腐饭的。

桐乡话是“土话”自然也融入了桐乡老百姓的智慧,很多词语还非常形象生动呢!缝衣针用桐乡话叫“引线”,膝盖用桐乡话叫“脚馒头”缝衣针的作用就是把线从这头引向那头,“引线”把针的功能说得再明了不过。再看,你的双腿上,哪里最像馒头,当然是膝盖了,“脚馒头”形象地说出了膝盖的外形特点。别看桐乡话这么俗,好像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也挺高深的呢!“着火”“力气”“腐乳”用桐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 “火着”“气力”“乳腐”,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不就是倒装吗?有的时候我们还会把“我对不起你”说成“我对你不起”,把“我打不过你”说成“我打你不过”,这就是把一些话的顺序给颠倒过来了。 桐乡方言属吴语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 苏沪嘉小片中的“嘉”指嘉兴,包括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等县市的方言。嘉兴话是上海话的重要来源地之一。由于嘉兴在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嘉兴话极大影响了吴语。桐乡在地理位置上介于嘉兴市与湖州市之间。目前虽然桐乡属于嘉兴市,但以前嘉兴与湖州是一个地区,即嘉兴地区。因此,桐乡方言的部分特点与嘉兴话接近,部分特点与湖州话一致。比如,卜院与嘉兴靠近,语言特点有许多地方与嘉兴类同;乌镇与湖州接壤,乌镇话也与湖州话比较相近。 语言是一种会变化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振兴,文化的传播,桐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无一不处于嬗变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通话全面普及,桐乡方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http://www.wm23.cn/heneciaqjy  能力秀主页

heneciaqjy(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