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在恩平,就有这么一枝“红豆”,它是恩平市恩城四小的小小红豆艺术团(下简称小小红豆)。小小红豆采取由恩平市文化馆派出师资,恩城第四小学提供生源和场地的联合育人模式,以弘扬粤剧粤曲艺术、培养粤剧后继人才为己任,对学员从粤剧表演基础的唱、做、念、打开始,进行全面的训练和培养。自1994年成立至今,20年来,小小红豆为广东粤剧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星,演出的剧目也广受好评,还曾登上央视的舞台,在国内小有名气。近日,记者走近小小红豆,倾听其花开20年的故事。
【走近小小红豆】
早上7时许,记者来到小小红豆。还未走进教室,古朴的粤剧旋律便先悠然入耳。每天早上上课前的40分钟,以及双休日的上午都是学员们的学习时间。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承载着20年来小小红豆所有学员的汗水、欢笑,还有故事。苏美琪、刘淑贤、刘坤、张艺谋这四个“00后”是小小红豆的现任主唱。这些性格各异的“小鬼头”盘坐在地上,嬉笑着和记者讲述他们眼中的粤剧。
天才女孩苏美琪
不太爱说话、总爱东张西望的小女孩叫苏美琪,是五年级学生。年仅10岁的她已经有了6年的登台经验,而且屡屡获奖,可谓是小小红豆里的明星学员。
奶奶是一名戏曲爱好者,苏美琪耳濡目染,从小便和粤剧结缘。在奶奶的教导下,天赋异禀的她很快就崭露头角,年仅4岁便登台唱粤剧,二年级就当上了小小红豆的主唱,一张张奖状让周围的小朋友羡慕不已。
面对记者的提问,苏美琪不是点头就是摇头,就算回答也是用最简单的语句。当问到是否喜欢唱粤剧时,她头点得特别干脆,还面带笑容。
文艺男张艺谋
催着记者快点问问题,好让他去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好动男孩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张艺谋。今年14岁的他加入小小红豆已经3年了。“一开始很难,后来很简单。”张艺谋笑着说,“因为一开始什么都不会,手都不知道怎么摆,后来知道了一些小窍门,就好多了。”
说起训练,他的回答也是颇有文艺范:“有点幸苦,也有点意思。”他最喜欢的是粤剧的唱腔,因为“很好听”。
“小唐僧”刘坤
从采访一开始便像“唐僧”一样唠唠叨叨,喜欢打断他人谈话的小男孩叫刘坤。今年10岁的他也是小小红豆3年资历的老学员了。
刘坤祖籍湖南,爸爸是湖南人,妈妈是韶关人,家中基本都是用普通话对话。所以刘坤虽然是在恩平长大,却不太懂粤语,这就让他在唱曲的时候非常吃亏,只能像背单词一样背唱词。好在妈妈是说粤语的韶关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家庭粤语老师。
“很好玩,但是有时候动作很难学!”刘坤挠着头笑着说。他最喜欢的是唱粤剧时穿的戏服,“因为很漂亮,穿上去很威风”。
粤剧迷刘淑贤
在老师眼中,今年10岁的刘淑贤是班里最勤奋好学的学员。每天训练,她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因为想练多一点,早一点让大家看到我的表演。”刘淑贤笑着说。刘淑贤练粤剧的时间只有一年,但是凭借优秀的先天条件和勤奋好学,进步神速,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当上了主唱。
“我很喜欢粤剧,在电视上看到觉得很好玩,唱得很好听。当时我就想,如果我可以像电视上的人唱得那么好就好了。”刘淑贤说。在她看来,训练一点都不辛苦,因为自己喜欢。“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时候很开心,那么多人在台下看我演出,爸爸妈妈也来了。我以后想做个粤剧演员,到世界各地去演出!”
“金牌教练”吴柳仙
在场边板着脸严肃指导小朋友训练的老师叫吴柳仙。1994年,小小红豆班正式成立,科班出身的吴柳仙被推选为第一代教练之一,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一教就是20年。
吴柳仙告诉记者,学生们都很喜欢戏曲表演,练功也很有热情。但练功始终比较辛苦,因此一部分学生坚持不住中途退出的情况也曾出现,但大部分还是坚持留了下来。一开始练的时候特别辛苦,“动作是最难学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如说环手和推山,这两个动作是比较难的,有些学生反复练都学不会。上台的时候,除了唱功,力度、姿势、形体都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做得不到位,亮相的时候就没有那种气势和感觉。你走上舞台一抬脚亮相,懂行的人就能知道你的功夫有多少”。
吴柳仙从小便喜欢粤剧,毕业之后便进入恩平市文化馆工作,主要从事表演工作。成为一名粤剧老师后,她在这里找到了和舞台上不一样的成就感。在任教的20年里,吴柳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看着这些学员在舞台上发光发亮,心里挺高兴的,就好像他们替我实现了登台愿望一样。”吴柳仙感慨地说,“说实话,能坚持在这条道上走下去的人很少,真正成才的更少。大多数人离开小小红豆之后就没怎么练了。但教出一个是一个,有人传承我就心满意足了。”
【小小红豆2 0年】
扬名全国,登上央视舞台
1994年,恩平市文化馆提出在恩城四小举办少儿曲艺培训班的设想后,得到了恩平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恩城四小的全力支持,逐步投入20多万元建立起小小红豆班。恩平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和恩平市文广新局还从省里请来了广东省艺术学校和广州市粤剧学校的专家来为小小红豆班的同学们上课,初步奠定了该培训班发展的基石。生在恩平的这枝小小红豆开始萌芽发展。
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宣传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小红豆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整体实力迅速得到提升。从排练单个短小剧目到排演全剧,从基础艺术训练到整体艺术素养提高,都有了质的飞跃。成立不到3年,该班便已经具备戏剧曲艺小节目专场演出的能力和水平,先后排演了古装粤剧《女附马》、《选女婿》和现代粤剧《山乡风云》全剧并公演,在省内引起了极大反响。
2000年,该班排演的原创剧目《爷孙戏群猴》参加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演出荣获银奖,同年获江门市“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奖,并在央视《大风车》栏目播出,无论在宣传文化部门,还是教育界均产生了很多反响。2005年,由于该班名声在外,被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参加第五届全国曲艺节开幕式演出,得到全国业内行家的高度评价。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该班的办学模式和取得的成绩。
在获得广泛赞誉的同时,小小红豆在培养粤剧后继人才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向省粤剧学校、广州艺术学校输送了数十名优秀学员,开创了恩平市乃至江门地区小学直升艺术院校的先河。
目前,该班部分学员已成长为国家二、三级演员,吴飞凡、吴思明、吴思拓、陈妙莉、郑蔼玉、谢晓瑜、吴苑晴等数十名学员或在全国、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角色,或在各级曲艺比赛中过关斩将,屡获殊荣,其中,吴飞凡获全国少儿曲艺艺术最高奖——“小梅花”奖。
开新叶,传承恩平民歌
2011年,恩平市小小红豆粤剧培训班升格为恩平市小小红豆艺术团,增加了传承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平民歌”的重任,成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先行者,再一次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内涵。
升格为小小红豆艺术团后,其培训范围不再局限在粤剧,而是多方面全面发展,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陈启明获“首届流行童声歌唱大赛全国邀请赛”优秀奖、第5届广东省流行童声“星海音乐奖”歌唱大赛总决赛少年组银奖、广东省首届粤剧粤曲大汇演银奖;校本原创歌曲《家乡的故事》)(吸取恩平民歌音乐素材谱写)获2011年江门市“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奖,《那山那水那吉人》(吸取恩平民歌音乐素材谱写)参加“2012年珠中江原生态民歌大赛”获银奖,2013年参加全国“放歌新农村”原创歌曲征集赛获词曲精英奖,并于2014年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该团的成功,还反映在学术研讨上,总结该团办学实践和特色的论文《构建校本教育机制,传承粤剧艺术的实践探究》参加全国第四届艺术科研论文评比获二等奖,其经验被全国教育专家肯定和推广,《以校本教育传承粤剧艺术,构建广东区域特色文化初探》获广东省和江门市艺术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教育经费无保障,发展陷窘境
小小红豆虽然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但传承机制缺失,主要是校本教育经费保障不力,令其面临困境。
“作为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和传承广东省‘非遗’的恩平民歌传承与实践基地,若要确保其发展,是需要一个长远的、有效的传承机制的,而这个机制的重点,就是校本教育的经费。”恩城四小校长司徒霭清说。她告诉记者,目前小小红豆艺术团校本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靠学校领导每年向社会各界寻求支持、捐赠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方式,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因为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
“传承粤剧艺术、恩平民歌,需要不断创新、需要编写校本课程和更新校本课程、需要融入原创精品;再者,学校需要聘请粤剧、恩平民歌传承及创作的教师,时达20年的设备和服装已非常陈旧需要更新,还有道具、平时的演出等。以上这些,有的需要购置,有的需要更新,有的需要打造,有的需要创编,有的需要在演出和媒体中推广,有的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而这些,没有经费支持是不行的。”司徒霭清说。
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小小红豆花开20载时节,恩城四小准备在年底举行一次隆重的庆典,并邀请在校毕业的莘莘学子回母校献艺。可是举办庆典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钱,学校的财政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庆典的方案一度面临搁浅的危险。好在,他们得到了一批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
为了帮助小小红豆解决资金难题,支持本地文化发展,11月9日下午,广东省恩平商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交流会,用音乐的魅力呼吁商会会员为小小红豆的庆典顺利举行筹资,为发扬本地优秀文化助力,当天便筹集了资金3万多元。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我们不能让它消亡。”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广东省恩平商会常务副会长冯仲儒说。他表示,近段时间还会积极发动商会会员捐款,全力保障小小红豆庆典的顺利举行,为宣传本地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
对此,司徒霭清非常感动:“小小红豆成立20年来,得到了许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衷心感谢他们!但是,光靠社会资助是无法撑起小小红豆的发展需求的。近年来,小小红豆的教学运转愈加困难,特别是原创作品的制作费用,审批与实施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希望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团体和个人、海内外华侨等都来支持恩平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谋出一条长远而有效的校本教育传承机制,让恩平乐韵漂洋过海,撒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走过20载春秋,小小红豆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司徒霭清告诉记者,未来小小红豆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创编粤剧和地方民歌为一体的校本课程,打造更具特色的艺术培训和地方文化传承基地;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让粤剧艺术和恩平民歌辐射区域;三是打造原创精品,通过网络、电视、演出、报刊或唱片专辑发行等途径进行推广和传播,让小小红豆根植恩平、花开全国。
我参加了网络营销能力秀,我为我家乡恩平代言!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网址:http://wm23.cn/peizi
我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65455447.html
我的微博网址:http://weibo.com/p/1005052677664964/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place
我的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267766496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