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蒲津关

家乡区县: 陕西省武功县

    古代关名。又称临晋关。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晋间的重险之地。
战国时魏在此设蒲津关。汉武帝时改名临晋关。前205年,汉高祖刘邦曾由此关进入河内(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击虏了殷王司马昂。唐初,李渊父子能顺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主要是由于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
   蒲津关、在平阳府蒲州西门外,黄河东岸。《宋志》:关在城西四里,西至陕西朝邑县三十五里。《唐志》蒲州治河东县,乾元初,以朝邑改置河西县。《里道记》:蒲关西去故河西县十四里。《左传》:文公二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即此处也。又昭元年,秦公子针奔晋,造舟于河,通秦、晋之道也。
   魏置关于此,亦曰蒲阪津,亦曰夏阳津自河东而言,曰蒲阪津,自关中而言,曰夏阳津。《秦纪》:昭襄王十五年,初作河桥。司马贞曰:为浮桥于临晋关也。汉王二年,东出临晋关,至河内,击虏殷王邛。三年,魏王豹反,韩信击之,魏盛兵蒲阪,塞临晋,信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从间道袭安邑,虏豹,遂定魏地。景帝三年,七国反,吴王濞反书曰:齐诸王与赵王定河间、河内,或入临晋关,咸与寡人会于洛阳。
   立蒲津关,盖设关官以讥行旅。

Fawziya(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