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城市文艺工作者各抒己见,畅谈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感想与建议。
用作品弘扬正气
市作家协会主席 方勇
一个作家,什么是他的立身之本?毫无疑问,是作品。优秀的作品通向深微的人心,传达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精神,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他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他要求广大作家深刻认识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今天的社会为什么仍然需要文学?这是因为好的文学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呼吸,有能力传达一个时代最生动、最本质的情绪。我国文学已是百花竞放、硕果累累,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走出了文化贫瘠,那种同读几本书、同唱几首歌、同看几台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倾向。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浮躁造成的。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家,唯独不缺的正是文学的创作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作?每个写作者都应该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浮躁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当我们回望过去,就会发现,是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畏,指引着我们走上了这条文学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但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也就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美名。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了蕴含精深的思想,还应具有艺术感染力,衡量一部好作品的标准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是否有正确的导向,能否让人的精神和灵魂受到启迪。是的,写作是自由的,但做人有底线。因此,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写作的首位,我的作品都是正面积极向上向善的,表达的思想、观点也是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宣传的是正能量,弘扬的是真善美,批判的是假恶丑。今后还将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来表达我的思想、观点,来回馈社会,希望作品能真正影响更多人。
作家协会将深入挖掘宣城文化的丰厚底蕴,热情讴歌改革发展成就,创作出更多体现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和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奋力奏响实现中国梦的宣城乐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