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将原滕县东部8处山区乡镇和原齐村区北部6处山区乡镇合并而成枣庄市山亭区。2013年,全区总面积1018 平方公里。辖10个镇、办事处。
“山亭”之名,有志为据。明万历《滕州志》载“山亭,在高山前,菸菟城后,飞云台上,传说为菸菟丞相所筑,山亭之名以此,亭废台尚存。”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山亭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经济林之乡”称号,有“全国绿化模范县” 之称。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开通,山亭区离京沪高铁滕州东站只有14公里(桑村镇、城头镇只有2公里),K109路公交直达滕州东站,山亭市民从高铁站可以实现43分钟到济南、2小时到北京南京、3小时到上海杭州,进一步拉近了山亭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的距离。史沿革
编辑
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
山亭区
山亭区
址。
夏朝时期(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初),南部属鄫国,北部属滕国。
殷商时期(约前16世纪初-前11世纪),南部先属蔇国,后属大彭国,北部为邾国。
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郳。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国和邾国。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前期,南部属兰陵,北部属滕国。前254年,现山亭区全境属楚。
秦(前221年-前206年),南部属鄫县,北部属滕县。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南部属楚国氶县,北部属鲁国、沛国滕县。
东汉(25年-220年),南部属琅琊国的氶县、鄫县;北部属鲁国、沛国、蕃县、合乡县。
三国(220年-280年),南部属东海郡氶县、北部属东海郡蕃县、合乡县。
晋朝(265年-420年),南部属兰陵郡氶县,北部属彭城郡蕃县。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部属兰陵郡氶县,北部属鄫郡蕃县。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罢兰陵郡,586年(隋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北部属滕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氶县,置缯州、兰陵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缯州,省氶县入兰陵县,山亭南部属之。
唐朝(618年-907年),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分属沂州琅琊郡氶县和滕县。
宋朝(960年-1279年),南部属京东东路徐州琅琊郡氶县,北部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滕县。
金代(1115年-1234年),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州。
元代(1271年-1368年),山亭区全境属山东西路,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州。
明代(1368年-1644年),山亭区全境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
清代(1636年-1911年),现全境属山东省兖州府,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镇街先后分别隶属滕县、峄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滕峄边工委(县委),费滕峄中心县(实验县),双山县、麓水县、白彦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镇(街)先后属滕县、麓水县、白彦县、峄县、枣庄市齐村区管辖。
1983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由原滕县东部8处山区乡镇和原齐村区北部6处山区乡镇合并组成山亭区,为枣庄市市辖县级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