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子

家乡区县: 安徽省宣州区

城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辖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宣州区是宣城市政府驻地。全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4.7万(2000年末),其中市区面积近15.7平方公里,人口21万。 宣城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浦东开发与皖江开发的陆上纽带。这里公路四通八达,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相接,皖赣铁路复线和宣杭铁路,318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 NO1. 谢脁谢脁
南齐的著名诗人,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1年-496年)任宣城太守。他“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为官清廉,劝民教士的惠绩较多,世称“谢宣城”。
谢脁传存的诗作有四分之一写于宣城,故其诗集名曰《谢宣城集》。他的诗被认为有“继汉开唐之功。”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沈约称谢诗为“三百年来无此作也”,诗仙李白竟然“一生低首谢宣城”,诗圣杜甫自称“诗接谢宣城”。宣城的青山秀水亦由于谢月兆吟咏而扬名于世。从此,历代名士贤达,慕名接踵而至。他们咏赋怀贤,游览湖光山色,留下了不少有名诗篇,宣城成了人文荟萃之地,故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称誉。
自唐以后,宣城市区以纪念谢脁命名的建筑有:“谢脁楼”、“谢公亭”、“怀谢亭”、“云齐阁”(以谢脁《游敬亭山》“合沓与云齐”诗句命名)、“绮霞阁”(以谢诗“余霞散成绮”句命名)、“澄江亭”(以谢诗“澄江静如练”句命名)。敬亭山历代修建的先贤祠,谢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将宣城呼之为“小谢城”、“谢公城”。NO2. 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梅尧臣(1002年-1060年)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区人。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事监直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善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欧阳修自称不如,并尊之为“诗圣”。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他的诗,语意新工,能得“前人所未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宋史称:“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梅尧臣者,盖少也。”著名诗人陆游称梅尧臣是李杜以后的第一大家。
著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集》等,皆刊行问世。NO3. 吴作人(1908年-1997年) 吴作人(1908年-1997年)
泾县茂林镇人。早年受业于徐悲鸿,先后就读上海艺大、南京艺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巴黎自由画院、卢伟尔学校巴黎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并荣获“桂冠生”称号。学成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其美术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国家文化部艺术委员、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1985年,法国政府授予最高文化艺术勋章。NO4. 胡雪岩(1823年-1885年) 胡雪岩(1823年-1885年)
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绩溪人。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年),因肆主临终前,以钱庄赠之,及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高绅。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时,光墉曾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晌,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分支多达20余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胡庆余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江浙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 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病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余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中成药的国药号,成为与北京“同仁堂”并列的南北两大药业巨头。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年),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全面垄断丝业贸易,抵制外商。但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高耗1000万两,加之各地官僚群起敲诈勒索,商号逐渐倒闭,胡庆余堂也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妻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胡雪岩因商而优则仕,被清廷授官,故后人称其为“红顶商人”。NO5. 胡宗宪(1512年-1565年) 胡宗宪(1512年-1565年)
字汝贞,号梅林,明正德七年(1512年)出生于绩溪县龙川村。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任浙江巡抚按御史,旋擢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他广揽人才,招贤纳俊,戚继光。俞大酉犬均为胡宗宪部将,并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策略。转战江浙,每役皆躬擐甲胄,指授方略。于是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倭寇之内应。不数年,弭平倭患,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曾两次入狱。两次都因严嵩父子所累。第二次入狱后他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死狱中。
隆庆六年(1572年)宗宪时得以昭雪,并“史录平倭勋”。万历十七年(1589年)赐谥“襄樊”。
胡宗宪原系文官,因抗倭有功遂成著名儒将,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十三卷。NO6. 胡适(1891年-1962年)

sh辉哥横行(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