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市中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64.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4.13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62.63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8.9%,实现人均生产总值47532元、同2010年相比可比价增长10%,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36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7:57.2:38.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重分别比2010年回落0.2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5个百分点。[4]
财政
2011年,市中区实现财政收入12.95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20%;财政支出完成17.84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7.8%,连续24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质量平稳,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重达到72.9%、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7.9%、比2010年提高0.3个百分点。[4]
第一产业
2011年,市中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5.03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2.6%,结构比例为56.9:2.8:32.2:2.1:6;粮经比例为68.7:31.3;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3.8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28万亩、同2010年相比下降0.5%。粮食总产量8.59万吨、同比2010年下降8.8%;全年植树造林10275亩,年末林木蓄积量2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6%。[4]
第二产业
市中区是枣庄市的老工业城区,多年来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现形成以煤电、建材、纺织服装和橡胶产业为支柱产业,同时拥有食品加工、生物化工、医疗器械、新型材料、环保水处理等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9]
2011年,市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94家、新增10家,增加值增长15.2%,比枣庄市平均水平快2.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4.1%、重工业增长16.2%。全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81.27亿元,重工业完成235.95亿元,轻、重工业比为43.4:56.6。全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9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6%,比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新产业比重及提高幅度分别高于枣庄市平均水平5.3个和1.1个百分点。
2011年,市中区煤炭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4.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9%;建材工业增加值同2010年相比增长13.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0.7%;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同2010年相比增长15.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7.0%;机械机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6.6%;化学工业增加值同2010年相比增长17.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0.6%;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同2010年相比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3%。煤炭、建材、纺织服装、机械机床、化工、食品医药六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9.1%。
2011年,市中区有资质建筑企业49家,施工面积250.04万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7.4%,竣工房屋面积106.57万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13.4%,年未从业人员3.38万人、比2010增长31%,完成建筑业产值31.9亿元、下降4.7%。[4]
第三产业
2011年,市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4亿元、增长17.2%。按区域分:城镇市场实现70.26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7.4%;乡村市场实现8.39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5.7%。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2.88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7%、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7%;住宿餐饮业增长速度加快,实现零售额5.77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20.3%、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
2011年,市中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47家、净增39家、新增企业占到2010年总数的30%,总数达到198家,实现零售额56.96亿元、增长26%、占全部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2.4%、比2010年提高5.1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个百分点。
2011年,市中区接待游客达330.56万人次、增长3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增长27.4%。[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