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629.54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22.81万人。南距古都西安90多公里,北距“人文初祖”黄帝陵仅60公里,210国道、305省道穿区而过,是北往陕北、内蒙古,西北连接甘肃、宁夏的“襟喉”。
印台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现存历史文物143处。位于玉华镇“秦直道”旁的唐玉华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避暑行宫和一代佛学大师唐玄奘坐禅译经圆寂之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的陈炉镇,延绵1400多年炉火不熄,是陶瓷古镇的活化石、活标本;扼据榆塞秦关的金锁关,“雄关天堑、鹰鹞难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则是人们旅游观光和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处。
印台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建材、铝业、陶瓷和果业生产基地,素有“煤城瓷都”之美誉。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8.6亿吨,水泥石灰岩储量14亿吨,耐火粘土储量 3439.5万吨,金属铝土矿储量1.69万吨。未开采油页岩储量4.86亿吨,含油率5.8-12%。尚未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还有硫铁矿、腐殖酸肥料、石油、煤气等。印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所产的“九州龙”苹果被选为国宴佳品,并远销到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近年来,印台区人民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煤炭、苹果、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了顺金工业园区、周陵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秀明乡镇企业小区。印台区大量未开发的资源以及建材、旅游业广泛的发展前景,正期待有志之士的到来。
“煤城瓷都”,由来何处?
秦代以前,属古雍州豳之领地,秦为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置��礻羽县,魏文帝废祋礻羽,设泥阳县,属水地郡,县治在今耀州区,西晋仍属泥阳县,县治在今印台区东北一里许频山下。
十六国前(350-394)秦在今印台乡济阳寨设铜官护军,北魏(446年)首置铜官县,县治在今王益区高坪原,隶属北地郡、宜君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称同官县,县治在今印台区。
民国三十五年七月(1946年7月)改同官县为铜川县,属陕西省关中通、关中区、第七、三行政区。
1953年1月,铜川县改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直辖。
1958年4月,撤铜川县,成立铜川市,仍归省辖。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2000年,印台区辖2个街道、7个镇、3个乡。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2.81万人,其中:城关街道29579人、三里洞街道19069人、陈炉镇18216人、红土镇24013人、广阳镇26278人、玉华镇21345人、金锁关镇21819人、王石凹镇23520人、阿庄镇11043人、印台乡16061人、高楼河乡17206人。
2011年8月撤销玉华镇并入金锁关镇,设立金锁关镇玉华办事处,隶属金锁关镇管理。撤销王石凹镇设立王石凹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管辖不变。
2012年3月撤销印台乡、高楼河乡,设立印台镇、高楼河镇, 行政区域管辖不变。
旅游资源印台区古时属“襟喉”要地,山川壮美、人文古迹众多。自古即有“济阳夕照”、“仙洞朝霞”、“姜祠清风”、“瀑泉飞雨”、“三山春雪”、“二水冬冰”、“高峰连云”、“炉山不夜”等同官八景许多景观融进古老的民间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为这方山水增添了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