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囊仙---一名传奇的女子

家乡区县: 贵州省安龙县

王囊仙 (布依文:Waangz Naangzsianl,1777—1797),女,布依族,本名王阿崇(又作阿从),是清朝嘉庆年间一名传奇的布依族女子。王囊仙自幼习武,能以布依族巫术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且貌美不凡,布依族民间便称其为囊仙(布依语,布依文:naangz sianl,意为仙姑);嘉庆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领导布依族人民于南笼府(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安龙县)起义反清,号称皇仙娘娘,其军人数最多时达数十万众,义军先后攻下普坪、贞丰、兴仁、兴义,直扑紫云、长顺、织金等地,以布依民族为主体,各地苗族、彝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直指省城贵阳;清廷十分恐慌,派大军镇压,使布依军渐陷困境,逐步退守;攻陷布依军根据地,生擒王囊仙等;用囚车押送北京,于农历十一月初七(1797年12月24日)将王囊仙凌迟处死,时年仅二十岁。

在残酷剥削之下,清嘉庆二年(1797),暴发了以布依族为主体,有苗、汉各族人民参加的反清起义——南笼布依族起义——起义斗争历时8个月,震惊清廷,是清朝黔西南一次震动面大,影响深远的布依族革命斗争。

乾隆六十年(1795),南笼镇总兵花连布率镇军前往镇压石柳邓在松桃发动的起义,南笼防守空虚,王囊仙、韦朝元便伺机策划起义;次年(1796)冬,以木刻为信号辗转通知各地群众到洞洒、当丈集中,布依族农民“翕然从之”,苗、汉、彝族贫苦农民也纷纷赶来响应,两寨陆续聚集了数千人,公推王囊仙、韦朝元为首领,同时建立组织,按军、政、巫三类给予封号和职衔,接着在洞洒、当丈两寨修木栅、石城,又聚集粮草、器械,由府城合家投入义军的汉人桑鸿升任主谋军师并起草文告,部署起义。

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韦朝元命府属北乡马房寨的黄抱良(大王公)领先起事,黄在北乡杀塘兵,点燃了起义的烽火,起义爆发的当夜攻下普坪,切断了南笼官兵北逃的去路,翌日,义军迫近南笼城郊,包围府城,知府曹廷奎惊惶失措,触楹柱而死;因守城官兵人数不多,府经历(官名,知府的助手之一)金淳、把总杨文海急调乡勇入城据守,由于城池坚固,官军器械精良,加之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并用大炮轰击,义军虽勇猛攻坚,用火把城门上的铁皮都烧红了,仍攻不下。在围城战斗中,大王公头部中弹阵亡。

南笼起义后,府属之永丰州、普安、册亨、新城、黄草坝、捧鲊城皆被起义军包围,安顺府之永宁州(今花江)、归化厅(今紫云)及贵阳府之广顺州、长寨厅(今长顺)、定番(今惠水)、大定府之威宁州(今威宁)、黔西州(今黔西)、平远州(今织金)等地的布依、苗、彝各族农民也揭竿而起,响应起义。义军各围其城,“储城告警”,清朝驻军一片慌乱,义军一时风起云涌发展到数万之众。

布依族义军声威震惊了清廷,嘉庆皇帝恐贵州巡抚冯光熊“一人照料难周”,特命正在铜仁镇压农民起义的云贵总督勒保“轻骑减从,驰赴南笼”,又命珠隆阿、张玉龙等将领带兵“前赴南笼,星速剿捕”。各处义军与勒保等带领的官军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浴血奋战,纷纷失利。嘉庆二年8月15日,勒保调齐各处镇军围剿洞洒、当丈两寨。义军奋起抵抗,挥舞大刀、长矛与敌展开肉搏。两寨皆被攻破,义军点燃冲天烈火,纷纷投入火海。

王囊仙、韦朝元精疲力竭,在烈焰中被俘,后与王化明、韦抱堵共四名义军首领被押解到京城凌迟处死,桑鸿升等大小首领及义军被勒保就地“全行斩决”。义军村寨成片成片变成废墟,白骨随处可见,百业凋蔽;此后,嘉庆清廷将南笼改名为兴义府,把义军的各式武器运往贵阳,铸成一根大铁柱,树立于贵阳甲秀楼旁

momo伊(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