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源探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岸斜阳光射雁,平沙击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长安轻荡舟。”这是清代诗人赞颂灞陵桥盛景的诗句。读着这首意境清新优美的好诗,登临渭源灞陵桥,凭栏远眺,只见渭水汤汤东流,水波上泛着斜阳碎金的光芒,虽不见欧雁翩飞、轻舟帆影,但可感受到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诗的氛围。
灞陵桥还是一座凝聚了历史风云的桥。就连它的诞生也缘起于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史传,明代洪武年间,名将徐达追赶元守将李思奇兵至渭源,因渭河暴涨,堵住了明军的去路,无法继续向西。徐达便命当地民工和兵士筑桥,用大石笼投入河中做桥墩,在其上架木为梁,上铺木板,覆盖泥土,修建了一座便桥,因渭水通长安绕灞陵,即名为“灞陵桥”。之后徐达派将军冯胜过河,绕道临洮东峪沟截断元军退路,自己率大军猛攻,李思齐抵挡不住,遂降。这段记忆,在历史沧桑烟云中虽已日益暗淡,但它却给婉约的灞陵桥平添了剑气和英雄气,就像柔婉清丽的李清照写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一样,让人感到一种秀丽其外、风骨其中的豪迈风范。
灞陵桥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它是千里渭河上的第一座桥梁,也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桥两头建有卷棚式桥头屋,四角斗起,脊耸兽飞,雄伟壮观,与桥身浑然一体,凌空舒展,势若长虹,结构独特,工艺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学者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及历史科学价值的考察鉴定后,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