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民间艺术 彰显旧店活力——旧店乡加快推进民间文化艺术建设纪实
近年来,旧店乡立足本地丰富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作为强乡之本、和谐之魂,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目光,形成了独特的“旧店现象”,文化软实力强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该乡被名为“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培育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增添发展新后劲。该乡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巧妙的创意搭建有效载体,把汗水和智慧结合起来,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把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成功培育了特色产业。
打造品牌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近年来,该乡将先进的市场理念、超前的新闻创意、现代的传媒手段有效植入文化发展中,打造了张庄“璞瑞祥”传统棉纺织和辛寨“傻甜”牌西瓜两个品牌文化。在张庄传统棉纺织的发展上,该乡把握时代脉搏,将时尚元素成功嫁接在传统技艺上,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图案设计和外形包装,赋予传统文化产品时代气息,并注册了“璞瑞祥”商标,引导传统棉纺织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品牌文化。活跃民间文化,培树本土文化明星,激发群众文化热情。该乡一方面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乡26个村村,村村建有文化大院;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民间文化。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三项文化遗产,旧店乡在旧店小学已建成皮影戏培训基地;在南营村正在建设四股弦培训基地,并成立了南营四股弦剧团;在张庄成立了传统棉纺织合作社,并大力扶持其向产业化发展。对于民间秧歌、三句半、书画剪纸、跑竹马、划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旧店乡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到新民居建设工地举办三句半慰问演出、参加县“农民歌手大赛”、积极承办“欢乐乡村”活动,培树了洪拳宗师郭书运、三句半民间创作人曹和平、剪纸神手丰小兰、皮影戏传承人李修山等一大批本土文化明星,极大了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积极性,不断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文化的传播力、扩张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意形成生产力。该乡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大搞评比,让干部舞动群众,用文化促进和谐,用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在全乡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
营造和谐文化,大做评比文章,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为全民开展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在如何解决文化先进性和人民性之间的矛盾上,旧店乡在“评比”上大做文章,政府搭建平台,干部、党员、群众同台评比,在全乡范围开展大评比活动,激发全民争创意识,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以来,旧店乡连续三年举办“好媳妇”、“好家庭”评选,激活了根植于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忠孝思想、和为贵思想,让“孝”、“和”两个字熠熠生辉。2010年元月,旧店乡在全乡举行“感动2009十大模范人物”评选活动,2010年9月8日,旧店乡党委、政府主办举行空前规模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为评选出的30先进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并组织优秀老教师到县三年大变样建设现场感受家园的新变化、新风貌,在全乡扬起了尊师重教之风。旧店乡通过一系列的评比活动,关注最底层群众的生活,以身边琐事触动心灵,在普通百姓中培树精神英雄,以贴切、生动、感人的典型事迹致力打造乡土精神软实力,达到了树民间正气、扬农村新风、构社会和谐的作用。在为汶川、玉树灾区捐款上,旧店乡行动最早,捐款数额在全县名列前茅。在舟曲突遭泥石流特大灾难后,旧店乡开展了“一人一块钱、一家一颗心”的捐款活动,三天时间捐了3万多元。西辛寨村瓜农在市场卖了西瓜当场就捐款3000多元,中央新闻联播、中央4套、河北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这些感人至深的事例展现出了旧店乡互助互爱的精神风貌,彰显着文化软实力的无形力量,也体现出了党委、政府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
创新文化载体,搭建信息直通车,实现文化吸纳性和辐射性的融合。旧店乡地处偏僻,封闭的传统发展理念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打破传统理念,吸纳先进思想,旧店乡提出了“解放思想千人行”活动。乡财政拿出十几万元购买了一部中巴车,让乡村干部、党员群众真正地走出去,行千里路、取千家长、创千家业,亲身感受先进的理念带给人们生活的好处,从而把干部群众的思想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2010年以来,旧店乡组织了乡村干部群众300余人次到河南新乡、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并建立了外出台账,对外出考察学习人员跟踪调查。著有成效地带回了先进地区的先进文化思想、发展理念,为旧店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2011年,针对思想解放不够问题,我们组织了乡村干部群众300余人次到河南新乡、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先后6次组织乡村干部到河南刘庄考察,学习农民的儿子—史来贺令人肃然起敬的品行;多次到山东寿光等地引进先进品种、学习先进技术;到新乡等地考察,从而达到了把新民居建到群众心坎上的目的;在项目建设和“一跑三争”工作上,我们谋划了亿元项目两个,争跑到位资金12万元,争跑的四个项目470万元资金年内有望到位,另外,张庄传统棉纺织合作社通过银企对接,争取到市邮政银行无息贷款500万元。同时,为更好地宣传旧店文化、展现旧店风采,旧店乡正在自办《旧店新声》刊物,并加大发行量;创建旧店乡网站和广播电台,并在14个村实现了互联网连接,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架起旧店乡与外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努力扩大文化的吸纳性和辐射性。
旧店乡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提高了肥乡县、旧店乡的知名度,为旧店乡“走出去”插上了一双翅膀,增强了旧店乡乃至全县人民的自豪感;新华社以“照顾偏瘫婆婆九载,肥乡好儿媳传佳话”为题播发文章颂扬南营好媳妇的孝贤美德,县委书记宋仁堂批示“这是我县的光荣,要学习、要宣传。”;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高了人民收入,张庄传统棉纺织从业妇女200多人,人均增收3000多元;“傻甜”牌西瓜名扬省内外,全乡“小麦 西瓜 蔬菜”高效种植模式面积已达2万亩,创益8000万元;“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深入民心,文化软实力为旧店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旧店乡优秀的文化传统及成功的文化经营理念以无形的穿透力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了周边乡镇、县甚至周边省市的文化发展建设。
创建机关文化,形成“领导层文化”,领航全乡文化建设。该乡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机关文化建设。首先,创办自己的讲坛。通过每名乡干部讲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谈学习、谈心得,大胆地“表功、显能”,比高低、亮风采,激发调动每个乡干部的学习热情,培树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其次是开展“晒晒看”活动。通过“晒晒看”,比行动、比落实、比争创意识。把每名班子成员、每个乡干部分担的工作、定位目标、工作承诺、完成情况都写在会议室荣辱榜上。通过荣辱榜晒进度、看举措、比作风、赛成绩,把好的“亮”出来,把差的“晒”起来,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正确的荣辱观、政德观和积极的争创意识像基因一样根植在每个人的细胞里,强有力地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张庄传统棉纺织、南营四股弦戏和东马寨皮影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庄土陶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辛寨洪拳12年年底列入县级非遗名录,正在申报市级非遗。2007年8月,张庄村妇女为迎奥运而织出了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献礼;2008年9月27日,织出的百米长龙在北京大会堂展出,并相继在深圳、三亚、香港等地巡回展出;在2008年全县运动会上我乡金牌数第一;2009年7月中旬,“璞瑞祥”传统棉纺织产品被河北省老龄委确定为唯一指定用品;“傻甜”牌西瓜在邯郸市农业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南营好媳妇姬瑞芬被评为“中华孝贤敬老之星”;2010年举办的“感动2009-十大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市委副书记回建批示“鲜活感人,润物无声!!!”,邯郸晚报称其为“乡村版感动中国”;在旧店村举办“咱村的感动-旧店村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河北农民频道、燕赵都市报、长城网等二十多家媒体竞相报道;河北省文化厅授予旧店乡“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市委、市政府授予我乡“文明乡镇”殊荣;我乡拍摄的创先争优远程教育专题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奖、邯郸市一等奖;南营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2011年,我乡“欢乐乡村”活动在全县乃至全市脱颖而出,被中央媒体实地采访,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报道,中辛店村民蔡振山投资20万元自办农民剧场,被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邯郸日报社、电视台、市文明办等六个单位评为“邯郸市欢乐乡村百佳农民艺术家”;2012年我乡举办的第二届葡萄节由河北电视台、邯郸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使葡萄销路大开,做活了大产业,为小葡萄铺就了幸福路,2012年我乡在全县举办的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上摘取男子拔河第一名、女子拔河第一名、女子自行车慢骑第一名,团体部分遥遥领先,2012年我乡获“河北省书香乡镇”、“河北省双汇宣讲先进单位”称号。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du0201 我所在梧桐子认领的家乡是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feixiang.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5053722149/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