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简历

家乡区县: 咸阳兴平市

,兴平经济仍然停滞不前,军阀混战,土匪滋生,陈树潘开放烟禁,本县广种罂粟,军阀每亩收取烟税9元(银元)高出地丁赋十倍,军队大做烟土生意。1921年(民国十年)日本人在内地开了许多纱厂,大量收购棉花,棉价大涨,每担皮棉售白银十五两以上,兴平农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减少粮田,形成了粮食缺乏,粮价大涨。民国十八年发生严重灾荒,饿殍遍野,农民弃耕逃荒,有的地方全村逃亡,卖儿卖女。本县原有176685人,饿死30628人。到1931年(民国二十年)官府统计,本县弃耕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0%左右。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5月20日,陇海铁路通车兴平,给兴平经济带来了活力。近代工业发展从宣统元年本县张深如等去上海、武汉等地考察并给兴平学堂购回新法织布机,招收工读生学习织布以来,民国二十五年正式创办双山促进社,后扩建为双山染织厂。共有织布机20余架,月织白布150~200匹。民间纺织业也复苏发展,据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官府统计,兴平有农家织布机1.3万余架,从事纺织的妇女约5万余人,年纺纱360万斤。织布1500万丈,除自用外多销往汉中、甘肃一带。年向甘肃输出土布3万匹以上。从民国二十二年开始,省上勘测设计渭惠渠,二十四年完成第一期工程,二十六年完成第二期工程。本县原下大部分土地得到灌溉。民国后期禁种鸦片,广种小麦、玉米、棉花,使本县农业经济得到复苏发展,城镇也出现了工业萌芽。到解放前夕,县内有5个铸造锅、铧的炉园和十多个小型砖瓦窑、酒坊、油坊、织布场等。

王飞娟(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