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柳醪糟

家乡区县: 四川省大竹县

  东柳醪糟,古老的汉族小吃,其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见大竹县志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故名东柳醪糟。

醪糟文化

  东柳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有史记载,见于大竹县志,“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故名曰东柳醪糟。东柳桥位于大竹县城以北,距大竹县城三里,相传汉高祖年间东柳已建有石墩木桥,名曰“东流桥”,清乾隆五十九年加固桥墩,增宽桥面改建成五拱石桥,沿河建房成镇,两岸垂柳成行,得名“东柳桥”。距传:距“东柳桥”一华里路的唐家大院,有一股泉水终年不断的流淌,附近几里居民争相搬至建房盖屋,视泉水为神水,求得保佑,白病拒之。用此水煮饭,特别柔软,香气扑鼻,尤其是用此水煮糯米饭,更有独特风味。
  一唐姓人家居唐家大院的自家姓,妇人唐廖氏,一家三口,常年以杀猪及卖草药谋生,一次唐杀猪匠走村串户三天后返家,还未进屋,一股香甜味扑鼻而来,进屋后,甜味更浓,左找右找没有发现什么,当取碗准备吃饭时,发现碗柜里的一碗剩饭,正冒香气,并有少许水渗透饭中,杀猪匠随手端起一闻一喝,奇迹出现了,此饭甜、香,微有酒味。结果是沙猪匠的小孩不慎将盛装过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百扣等草药粉剂的碗未洗就拿来盛装了剩饭。高兴之余,将没有名称的又香又甜有酒味的剩饭,向整个唐家大院张罗,而后就成了甜酒的祖先。
  由此以后唐廖氏便以此开了一个作坊,来往行人商贾多喜品尝解渴或携带瓦罐甜酒。一日一书生经过此地,来此品尝,由于甜酒在吃的过程中合糟一起吃更能体现其独特的滋味,又有似酒非酒之感觉,又是唐廖氏所制作的口味特别纯正,便以其物、其人、其姓命名为醪糟之更佳,清光绪年间,东柳醪糟就名传千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食品工业,1955年成立了东柳醪糟合作小组,在东柳乡就出现了很多家庭作坊至今。于1983年四川九银食品饮料公司的高层领导班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了这一商机。看到大竹食品罐头厂虽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一直未能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进入市场,走向全国。1995年成立了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决定瞄准农副产品精加工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抓住大竹县盛产糯米和醪糟这一传统优势,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着力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变我创的产品开发战略,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的合作,把醪糟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在原有土陶罐东柳醪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东柳牌、东汉牌易拉罐、原汁型、饮料型醪糟,东汉牌元霄粉,形成了6个品种,80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以精糯米为主,优质的170多米深的泉水和根霉菌、辣寥草、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非寇、肉桂等中草药制曲精酿面成的东柳暗花明、东汉牌醪糟,不仅保持了传统的独特风味,而且冷热可食,醇甜酒香,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保持保鲜期长,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东柳醪糟的生产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到了1955年,东柳几家较大的私营醪糟店组成了东柳醪糟合作小组,扩大了产销规模,但仍然供不应求。1979年,东柳供销合作社正式兴办醪糟厂,醪糟年产销量提高到了7.5万公斤。1984年,东柳醪糟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东柳桥醪糟企业标准”,同时被列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当时东柳醪糟的盛名不断地传向全国各地,其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东柳醪糟的销售胜景迅速形成了大竹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尽管销售如此火爆,但由于生产东柳醪糟的企业大多是小作坊,再加上东柳醪糟包装粗糙、不能保鲜、携带不便、附加值低等多方面因素,致使其一直不能进入大型商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柳醪糟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得知这一情况后,原大竹月华饮料厂负责人唐祥华萌生了开发东柳醪糟,推广东柳醪糟的想法。1995年,唐祥华等人组建了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并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联合开发东柳醪糟。在保持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大量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醪糟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东柳醪糟也因此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我们当时瞄准农副产品精加工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抓住大竹县盛产糯米和醪糟这一传统优势,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着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变我创’的产品开发战略。”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祥华称,公司先后研制开发了东柳牌醪糟、东汉醪糟,东汉牌元宵粉等,形成了6个品种,80余个规格的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山西、天津、广东、内蒙古等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先后获得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四川省巴蜀食品节金奖、第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标志产品等荣誉。

经销网络

  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深圳、太原、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大连、重庆、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出口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产销率达100%。是全国最大的醪糟生产、自营进出口经营企业。

荣誉

产品先后荣获:

  1983年该产品获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优质产品殊荣。1984年经达县地区标准计量管理局、地区供销合作社批准制定发布了"东柳醪糟企业标准"。同时,载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扬名国内外。
  1995年送展首都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华夏文化促进会成立五周年暨文化养生委员会成立大会,被大会指定为专用食品。
  1998年被四川省技术监督局评为群众喜爱商品,被四川省旅游局评为四川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9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名牌产品。
  201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关于批准对东柳醪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2012年12月31日,大竹东柳醪糟的“东汉”商标成功升级为“中国驰名商标”。

陈玉(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