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贵州-黄糕粑

家乡区县: 贵州省施秉县

      黄糕粑又名黄粑,是知名的贵州省汉族糕类特产。由于食用时的形状酷似糕点,粑片呈金黄色,故得名黄糕粑。尤其是遵义地区所产黄糕粑最为正宗、美味,是走亲访友、家人团聚、过年过节的必备标志性食品。黄糕粑是用竹笋壳包装成型的,苗寨里做得大,大体呈圆柱型,比一般人的手臂都粗,如同灰碱粑的大小。一般需切成块多人食用或分多次食用,如果您到了贵州的苗寨里一定要尝尝那里的黄糕粑。城镇里面主要用于商业用途,所以做得小,采用两张竹笋壳交叉成十字型将粑体包成小块正方型,一只手将它握在手里,一般人都能吃完。

制作原料编辑糯米、黄豆、白糖或红糖;工具:甑子、竹笋壳(粽粑叶)、稻草、一口大锅、簸箕、一口面盆和柴火。

制作方法

1、你要“马”不停“蹄”地把预先用的糯米用清水浸泡半天,使其彭胀,然后蒸成糯米饭,取出来在簸箕上摊开,使水份蒸发和冷却,加入适量的红糖。

2、把空甑子洗净放在大锅里,升火,推豆浆,洗涤粽粑叶。

3、将放有红糖的糯米饭放在盆里,加入适量的白糖,把磨好的豆渣渗进去,拌匀,然后还得像揉馒头那样使劲把各种成分揉得更均匀。如果揉的功夫不到家,做成的黄糕粑,吃起来就欠细嫩,是不会得到人们青睐的。

4、揉匀之后,把揉匀的白色混合面团用手捏成鸭蛋大小,然后一个个摆放在簸箕上。(可根据您的需要做成你想要的大小)

5、将面团做成你想做的形状,外面包上洗净的竹笋壳,扎上棕叶。

6、用一些草铺在甑子里,放上一层生品,然后又铺上一层稻草,再放上一层生品,就这样一直放完为止,再盖上甑盖。

7、接下来自然是加火的问题。蒸黄糕粑时,先用三四个小时大火将其蒸熟,然后用文火蒸七八个小时。如果时间短了或中途熄火,就不能使之达到色、香、味的高度统一。

一个人的一个人(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