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清污护源头 水美东江引人来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东阳市

     东阳江镇地处东阳江源头,辖区内有八达、东门、岭下、学陶、天秀、图塘、仙门等7条溪流,这7条溪流除仙门溪流直接流入东阳江外,其它6条都径直流入横锦水库。东阳江镇8000多户、22300多人口,农户大多沿江而居。
      横锦水库位于钱塘江流域东阳江上游,是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来源,担负着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等重任。落实“河长”责任制、建设污水处理净化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等一项项措施,使得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提高,东阳江镇全力护卫着全市人民饮用水的安全。
落实“河长”责任制 全力治理黑臭河

       仙门溪是东阳江镇的主要河道,沿途流经四个村庄。去年我市治水行动全面推进,仙门溪被列为“黑臭河“之一。据介绍,早前的仙门溪水面上漂浮着不少垃圾,每到夏天就发出阵阵臭味,吸引了大量的苍蝇、蚊子,村民路过时纷纷捂住耳鼻。而现在仙门溪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溪水清澈见底,丝毫看不出往日痕迹。

      原来,为彻底治理仙门溪,东阳江镇镇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工作。关闭上游的印染厂、清除河流淤泥、配备专门保洁员……此外,仙门溪设有执行河长,同时引入河道管理市场化运营。巡查员和保洁员坚持每日巡查,看到垃圾、漂浮物及时清理,发现乱倒垃圾、排放污水的情况及时制止。仙门溪一改往日的“黑”“臭”形象,日渐步入“绿水”行列。
据了解,东阳江镇的96条大大小小的溪流分别配备镇村两级河长、巡查员和保洁员。日常督查、巡查等治水工作被纳入镇村干部绩效考核。镇里的河道、池塘也有专人负责巡查,保障周边环境的卫生情况。
  白泉村“六级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绿水青山

庆泉行政村白泉自然村位于东阳江镇八达片,地处横锦水库上游,距离东阳江镇约20公里。记者从镇里开始驾车前往,迂回蜿蜒的山路两侧,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大约半个小时后,白墙黑瓦的白泉村建筑映入眼帘。

白泉村六级建成生活污水处理
早些年,因为白泉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难得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一趟,平日村里只留下些老人。如今,“白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立开展,不仅让白泉村整体实现旧村搬迁,并且依据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计划打造出集休闲养生与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村庄。农家乐、宾馆、商店等抬首可见,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让白泉村更像是一座“度假山庄”。
为了从源头彻底治理污水,白泉村还建成六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集中污水处理池,进行二级处理后流入生态湿地。生态湿地分成3块,分别种植着水葱、美人蕉、睡莲、水葫芦、莲藕等吸附性强的植物,再次净化污水。之后污水排入生化鱼塘,进行最后一步的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的水才能最终流入水库。
目前,白泉村的山水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绿水青山,还能采摘杨梅、水蜜桃、桑葚等时令水果。“每到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就挤爆宾馆,各户农家乐的生意更是火爆,每餐要开十几桌。”庆泉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何正龙表示。
垃圾减量化处理优化生态环境

       随后,记者来到新东行政村,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整体环境十分优美。据悉,村里建立了专门的垃圾清运体系,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呼吁村民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才有了如今的环境。

新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以前,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经常随意丢弃进溪流里。而现在,每家每户都配有一灰一绿两个垃圾桶,从源头控制生活垃圾的处理。绿色桶收集可腐烂垃圾,主要包括瓜果、蔬菜、米饭等各类餐余,而灰色桶收集不可回收垃圾。配备垃圾桶后,村民们分类处理垃圾和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大大提高。
      整个行政村中还设置了5个垃圾定点投放站,统一收集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其中,可腐烂垃圾被清运至太阳能垃圾房,利用太阳能将垃圾进行高温分解,理论上能有效减少70%的垃圾量。不可回收垃圾则每天运往市垃圾填埋场处理。此外,每个自然村配有垃圾分拣员,专门处理村民分类不完全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处理,大大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溪流、池塘的分片细化管理,体现着东阳江镇对饮用水源头的维护和重视。治水清污的工作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日渐改善的生态环境,使得溪流两侧风景如画。如今,环境优美的东阳江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驻足。

吴倩楠(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