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樟系樟科樟属的珍贵树种,中国除台湾省外,独有分布于宜宾,亦称“宜宾油樟”。 油樟是常绿乔木,高达50m,胸径3m,具有生长速、萌蘖强,载叶多,病虫少,树形美观,姿态雄伟,木质柔韧,纹理致密的特点,寿命长达千年,是成片造林和四旁绿化的首选树种。其中以宜宾县古柏乡丰富村为最具代表,丰富村油樟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有中国油樟之乡第一村美誉。
概述
油樟树兜含黄樟素3—5%,是合成洋茉莉醛的重要原料;樟木香气浓郁、耐腐防蛀,是造船制箱、民用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樟叶片含樟油3.8—4.5%,提取桉叶素,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香料、食品和国防工业;油樟种子榨油,可供制皂、作润滑油。
油樟全身是宝,尤以樟油产品名扬天下,宜宾樟农称之“摇钱树”,宜宾县正大力开展人工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树皮灰色,光滑。枝条圆柱形,无毛,幼枝纤细,多少压扁,无毛。芽大,卵珠形,长达8毫米,芽鳞密集,卵圆形,先端具小突尖,外面密被灰白微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骤然短渐尖至长渐尖,常呈镰形,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软骨质,内卷,薄革质,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约4-5条,最下一对侧脉有时对生因而呈离基三出脉状,中脉与侧脉两面凸起,侧脉均向叶缘处消失,侧脉脉腋在上面呈泡状隆起下面有小腺窝,横脉两面多少明显,细脉网结状,两面在放大镜下呈小浅窝穴;叶柄长2-3.5厘米,腹平背凸,淡绿色,稍带红,无毛。
锥花序腋生,纤细,长9-20厘米,具分枝,分枝细弱,叉开,长达5厘米,末端二岐状,每岐为3-7花的聚伞花序,序轴无毛,总梗细长,长3-10厘米。花淡黄色,有香气,长2.5毫米,开展时直径达4毫米;花梗纤细,长2-3毫米,无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1.5毫米,近等大,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白色丝状柔毛,具腺点。能育雄蕊9,花丝被白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1.5毫米,花丝无腺体,花药卵圆状长圆形,药室4,内向,第三轮雄蕊长1.8毫米,花药长圆形,稍短于花丝,药室4,外向,花丝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长约1毫米,被白柔毛。子房卵珠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纤细,长1.5毫米,柱头不明显。幼果球形,绿色,直径约8毫米;果托长5毫米,顶端盘状增大,宽达4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油樟的利用
采叶炼油
油樟叶片是主含樟油器官,为了蒸馏透气,常以枝叶同采混蒸。
蒸馏器多用铁制品,既包括炉膛、底锅、甑盖及冷凝器等部件。通称水封式蒸馏器。
油樟采叶期一般在6月5日—7月15日,有利于枝叶萌发,稳定翌年产量。
枝叶出油率1.5—1.8%,樟油浮水面。十五年左右樟林,年亩产樟油10kg,现行价值300元,纯利200元。
含黄樟油
将枯死油樟树蔸取出,削成片块,放进蒸馏器蒸馏,一甑蒸馏时间约10小时,出油率2—3%。黄樟油沉于水底,每吨价5万元左右。
樟油加工
油樟
油樟(6张)
樟油组分较多,其中1.8一桉叶油素58.55%,合格樟油含桉55%以上。
1984年,宜宾已开始樟油精加工,现已建成四个香料厂,具有年加工2000吨樟油能力,主产品80%桉叶油,副产残液和白樟油。
将80%桉叶油再次浓缩成最终产品99.5%桉叶素运销世界生产厂家作原料。本道工序由我国转口新加坡完成,成倍附加值。
黄樟油加工
黄樟油的重要成分黄樟素占80%以上,香料厂将其浓缩成99.7%黄樟素,直销各国生产厂家,作原料,合成洋茉莉醛,香兰素和丁香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