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名字叫镇西,这里有古老的大樟树,香醇的红曲酒,还有那忠清书院,国保一经堂……”怀着温柔的情,用嘹亮的村歌将镇西美景美事变成一段悠长的五线谱。
这首村歌的创作者正是东阳湖溪镇镇西村村民、退休教师张加伦。张加伦说,之所以想要给镇西村写首歌,就是被家乡深厚文化底蕴给动容了。
一个晚上写出词 两个星期完成创作
一手拿着歌词,配上伴奏,最近,东阳市湖溪镇镇西村上,大家都在传唱这首属于自己村的歌。昨日记者见到张加伦时,他再次唱起这首《幸福镇西更辉煌》。
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唱响,但是,不论再唱多少次,他依然会被歌中那份浓浓的故乡情所打动。
65岁的张加伦是一名退休教师,虽说以前教的是语文、数学、历史、政治,这像模像样写歌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但创作村歌的热情却很高。
2010年正式退休后的张加伦受邀回到村里,担任村办公室主任,从此村里的文娱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张加伦是镇西村炉庄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后,他对镇西村另外两个自然村马上桥、黄大户也愈发了解。镇西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近两年新农村建设呈现的新面貌,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
2014年10月开始酝酿,11月中旬,两个星期就完成了整首歌的词曲创作。“其实歌词一晚上就写出来了,但前前后后修改了几次。”张加伦说,“12月份我就开始给村上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还有幼儿园的老师们教唱,现在几乎全村人都会了。”
大樟树红曲酒都写进歌词
退休教师很有“文艺范儿”
“激昂而活泼,带着泥土味。”这是张加伦对村歌的描述。
其实,能创作出一首完整的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没受过正式的音乐学习,但他平时很爱听歌,并研究它。“我算是自学成才的吧,作词作曲都是看书学的。”张加伦笑着说。
镇西村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写歌时张加伦对自己提的问题。
400多年的大樟树、颇有名气的红曲酒,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上桥花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张加伦把它们统统写进了歌词。
只有了解每个村的特色和文化底蕴,用简单的曲调歌唱劳动生活,才能创作出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村歌作品。在这一曲曲歌飞韵流中,故乡变得可唱可感,可亲可近。
爱好文艺的张加伦吹拉弹唱样样拿手,村里的宣传栏每月一期都是他出马,文艺晚会、体育活动,甚至是广场舞,张加伦不仅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真是个“文艺范儿”。
结束采访时,张加伦说:“动人村歌的背后,不落幕的是农村生活的大舞台,那是来自乡野的咏叹调,也是属于农民自己的幸福声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