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溪———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家乡区县: 浙江省兰溪市

早在600年前,有一位古代的高人,沿着麟溪溯源而上,步入了一个山林郁茂、风俗醇厚的古村落,发出了“子云亭、诸葛庐,何陋之有”的感叹。

这个古村落就是嵩溪村。而这位高人,就是宋濂。他应邀为嵩溪的《浦阳徐氏宗谱》写了一篇非常优美的序文,他在结尾写道:根之深者枝必茂,源之远者流自长,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是什么能够引起宋濂的高度赞美?我一直想去探个究竟。这次市文联组织我们采风,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

嵩溪之美,美在山水。四面青山夹着两水,一暗一明合二为一,注入石姆岭水库,这就是老天赐予嵩溪的优美环境:山环水绕。

嵩溪的美,美在建筑。古老厚重的古戏台,雕梁飞甍;鳞次栉比的老房子,粉墙黛瓦;狭长幽深的小弄堂,斑斑驳驳;蜿蜒曲折的石板路,爬满青苔。

嵩溪的美,美在生活。穿行于古村落的窄弄深巷,迎面遇见的是挑着柴担的大伯,纺着土布的大嫂,木杵捣衣的大妈和那些在冬日的太阳下悠闲自得的大爷大婶们,真有“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感觉了。

嵩溪的美,美在文化。从清康熙年间创立的嵩溪诗社,到近年创建的嵩溪学社,吟咏不停;从清初的徐子静,到现代的徐天许,丹青不断;从清朝的两个古老昆腔班,到现在的昆腔坐唱班,丝竹不绝。

偶尔翻一翻宗谱,一个个历史人物就会迎面而来。当然,走在最前面的就是600年前曾经造访过这里的那一位历史先贤了。如宋濂所说,嵩溪村是一个由徐、王、邵、傅等多姓氏组成的自然村落,大约600多年前的明代就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格局。徐姓是嵩溪的大姓望族,而王邵傅等家族从人数上来看,他们的成员远远不如徐姓,但他们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视。

在王家大院,我们遇到了一位王姓的村民,他叫王仲凯。他是地地道道的嵩溪人,和所有的庄稼人一样能够种地能够打柴,能够做饭能够酿酒。当然,他还能写诗歌、唱昆曲。他的诗歌曾经在浦江农民诗歌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在金华市农民诗歌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说起家事,王先生非常自豪,他的大伯王郁生,曾经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后任职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编剧达15年之久。作品多多,影响不凡。他的另一位大伯王菊生也非常了得,毕业于交通大学,曾经担任沪杭甬铁路机械厂工程师,受到过国民政府的嘉奖。

当我了解了这些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宋濂在600多年前的预言是多么神奇!

吴倩楠(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