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手工艺品之乌铜走银

家乡区县: 昆明市五华区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汉族传统铜制工艺品[1] ,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过去,此工艺品多为文房用具等。现在品类十分广泛。

  制作乌铜走银(金)是石屏县历史上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汉族手工技艺之一,这一项复杂的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乌铜走银(金),工艺品一般有小花瓶、笔筒、墨盒等。常见的图案纹饰有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

  在云南晋城镇天城门的一个大村落,距石寨山只有3公里多。制作乌铜走银的袁家住在天城门村的小梨凹,这个风景如画的村庄坐落在金砂山下。金砂山也因前几年出土过大量的青铜器而名噪一时。天城门村过去不叫天城门,叫天女城。西晋时期,晋王朝在云南设宁州,治所在滇池县(今晋宁)。晋武帝太康年间,李毅任南夷校尉,后又兼任宁州刺史。公元303年,南中大姓率众反晋,叛军攻城略地,围逼州城,宁州不宁,遍地烽烟。此时内地也爆发了流民反晋,晋王朝无力顾及宁州,李毅孤立无援。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李毅病故,叛军越发猖獗。危难之际,李毅的女儿李秀在众人的推举下替父领兵抗敌。宁州城内的粮食吃光了,年轻的李秀与将士们一起烧老鼠、煮草根树皮充饥。经过7年的苦战,终于杀退了叛军,保全了州城。由于她平叛有功,被晋朝皇帝封为镇靖夫人,唐武德年间加封明惠夫人。人们感其德,念其功,为她建庙塑像,把她尊为天女,并将她固守的城堡定名天女城(今天城门)。就在这个因巾帼英雄李秀而得名、有着1700年历史的天城门村,袁氏兄弟4人传承着乌铜走银这门古老而神奇的民间工艺。

张羽烁(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