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歌来的“糖不甩”

家乡区县: 东莞市

糖不甩又叫如意果,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甜点。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是汤圆的孪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

记得小时候会有个叔叔或阿姨,骑着自行车卖糖不甩,自行车后面有个大铁罐,罐子旁边挨着个小铁盒,铁罐装着面团,铁盒装着花生糖,扭动铁罐中的柄手,一粒粒小面团就落都花生糖上,挺有趣的,而且很好吃,自行车前面有个喇叭放着一首纯音乐的曲子,听到这音乐就知道是卖糖不甩的,很多小朋友都会去买来吃。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于是大功告成,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知道这门亲事“散”了,那就知趣一点,以后别再纠缠了,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却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都非常清楚。

正因为这样,嫁女的人家都会准备很多糖不甩给客人吃。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时过境迁,“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

adina(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