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苇莲苏乡政府驻地卧风甸子村以西l 5公里处,有一新庙村。形成村落后以庙得名。新庙原名赛罕庙。赛罕,蒙古语,为美好或美丽、美观大方之意。相传,建庙初称宝门德日苏,德日苏,即芨芨草,想必那里生长着大片德日苏草而称宝门德日苏。在此处建庙后,随赛罕庙之称,其地改称为“固日班赛罕”,延续至今。
赛罕庙,法名成善寺。该庙系满楚克庙达喇嘛那木巴勒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赛罕庙正殿里供奉着千手千眼佛。1928年,乡绅姜万春者将赛罕庙刷浆修缮,并出新匾,使旧庙焕然一新。从此,赛罕庙被称为新庙。1940年时,该庙仍有55名喇嘛,16个庙属户。
赛罕庙的始建,有个故事至今流传在奈曼大地。据传说,奈曼旗第十任札萨克多罗达汉郡互阿旺都瓦底扎布不但能骑善射,而且亲率旗下箭丁,时常以围猎活动为骑射训练的机会适时组织围猎,既获得可观的猎物,又训练了旗民,可谓是一举两得。大约是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秋末冬初,承袭奈曼旗札萨克郡王职不久的阿旺都瓦底扎布(下简称阿王)传令围猎,旗下各苏木(箭)箭丁由苏木章京和扎兰章京带队,前往指定地点集结,阿王亦带领王府卫队及侍从等,骑着高头大马,牵着两条猎狗,浩浩荡荡地向北方的大片草原出发,边打猎边行进。正当人马行至现白音他拉苏木以北大片沙地时,突然天气骤变,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空昏暗,几乎是大白天里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低到相当程度,看来他们不是遇到强沙尘暴就是碰上了龙卷风了。阿王爷同随从人员都很着急,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外,实无避风隐身之处。正在人们束手无策之时,王府卫队两名士兵前来向王爷禀报,说距此处不足二里地的地方有一片平坦甸子,那里风弱无扬沙,且能见到阳光,我们是否到那里暂避一时。王爷遂命左右随两名士兵向西北方急驰。不一会儿,人马来到这片草原,情况果然如同士兵所报,实是一个好去处。回到王府后,阿王向福晋说了今天的遭遇。福晋说:“何不让喇嘛前去占卜观察呢?”阿王便命管家去安排,第二天,喇嘛们回来后向阿王禀报说:吾王德高望重,旗民拥戴,各旗王爷无不佩服,前程定会荣华富贵。那次围猎虽有天之不测,但有土地相扶,实乃王爷福分和造化。王爷当即指令,在那里修建寺庙,虔诚供奉,永保年年建功立业。并责成满
楚克庙呼图克图格根派遣达喇嘛设计监理,统管建庙工程。
阿王建竣赛罕庙后真是时来运转,步步高升。道光元年(1821年),阿王上任昭乌达盟(奈曼旗属昭乌达盟)帮办盟务(似现今的盟长助理或秘书长之类);道光七年(1827)阿王当选为昭乌达盟盟长;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昭乌达盟备兵札萨克职,统理昭盟军政公务。“备兵札萨克”职的设立,是为当时朝廷之军事需要,传旨在内札萨克6盟均设一员统辖全盟蒙古兵,专理军务之职。两年后的道光二十一年(1 841
年)十月时,任御前行走,享受贝子待遇的阿王长公子德木
楚克扎布与道光皇帝四女(咸丰皇帝胞姊)寿安固伦格格(公主)成婚,为固伦额附(驸马)。从此,阿王与道光皇帝成为了儿女亲家,那个时代的皇亲国戚,可谓飞黄腾达,不可一世了。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阿旺都瓦底扎布郡王病逝,遵其遗嘱,将其遗体安葬在他本人生前选好的坟茔地——塔日干淖尔(西湖)附近,成为奈曼旗王爷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