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力达瓦,系达斡尔语,意为“马形岭”。 布西一带,唐属黑水府。辽为上京道临潢府领地。金属浦与路之泰州。元属开元路辽阳中书省。明属努尔干都司扶余卫。清先后隶属黑龙江将军布特哈总管、布特哈副都统、布特哈西路总管衙门管辖,清末划为西路布特哈总管辖地,故称“布西”。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1908年8月5日),拟于西布特哈设置布西直隶厅,因条件所限,从缓设置。 1915年5月,设置布西设治局,驻宜卧奇屯,由西布特哈总管兼署。1925年11月,设治局移驻尼尔基。1926年2月,将甘井子佐治局划出设置甘南设治局。1928年12月,布西设治局与西布特哈总管分立。1929年2月15日,设治员曾将布西设治局改为布西县,后奉省长公署电令,于3月4日恢复设治局称谓,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划归兴安东分省管辖,改为莫力达瓦旗;并于北部巴彦街地方设置巴彦旗。1934年2月,撤销西布特哈总管。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隶属兴安省纳文慕仁盟。1946年成立布西旗,属嫩江省讷河地委。同年更名为莫力达瓦旗,隶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4月,撤销巴彦旗,并入莫力达瓦旗,隶属呼纳盟。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58年8月15日,改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969年7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翌年4月,改隶大兴安岭地区管辖。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2001年,隶属地级呼伦贝尔市。 1997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面积10 500平方千米,人口28万,其中达斡尔族2.7万,鄂温克族0.5万,辖7镇15乡:尼尔基镇、汉古尔河镇、宝山镇、阿尔拉镇、西瓦尔图镇、哈达阳镇、红彦镇、塔温敖宝乡、巴彦鄂温克民族乡、扎如木台乡、额尔和乡、腾克乡、太平乡、坤密尔提乡、卧罗河乡、兴隆乡、库如奇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登特科乡、乌尔科乡、兴仁乡、博荣乡。旗政府驻尼尔基镇。主要外驻单位有农垦系统的6个农场和部队的7个农场。 2000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辖12个镇、8个乡、2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294501人,其中: 尼尔基镇 43834、红彦镇 13112、宝山镇 13507、哈达阳镇 5855、阿尔拉镇 7435、汉古尔河镇 14874、西瓦尔图镇 16842、登特科镇 15903、腾克镇 16242、奎勒河镇 15272、塔温敖宝镇 21012、欧肯河镇 8816、兴仁乡 7871、乌尔科乡 8586、博荣乡 7242、太平乡 6354、巴彦鄂温克民族乡 30052、坤密尔堤乡 9221、颤尔和乡 10462、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 7327、库如奇乡 6168、卧罗河乡 8514。 2005年底,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辖11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尼尔基镇、红彦镇、宝山镇、哈达阳镇、阿尔拉镇、汉古尔河镇、西瓦尔图镇、登特科镇、腾克镇、奎勒河镇、塔温敖宝镇、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坤密尔堤乡、额尔和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库如奇乡、卧罗河乡。 2006年,全旗撤并7个乡镇。撤并后,乡镇总数由17个精简为10个(8个镇,2个民族乡),撤并比例为41.17%。设阿尔拉镇,由原库如奇乡、阿尔拉镇合并组建,镇政府驻地原阿尔拉镇政府所在地。设西瓦尔图镇,由原坤密尔堤乡、西瓦尔图镇合并组建,镇政府驻地原西瓦尔图镇政府所在地。设塔温敖宝镇,由原卧罗河乡、塔温敖宝镇合并组建,镇政府驻地原塔温敖宝镇政府所在地。设哈达阳镇,由原额尔和乡、哈达阳镇合并组建,镇政府驻地原哈达阳镇政府所在地。设尼尔基镇,由原登特科镇、汉古尔河镇、尼尔基镇合并组建,镇政府驻地原尼尔基镇政府所在地。设巴彦鄂温克民族乡,由原奎勒河镇、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合并组建,乡政府驻地原奎勒河镇政府所在地。保留原腾克镇、红彦镇、宝山镇、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尼尔基镇、红彦镇、塔温敖宝镇、宝山镇4镇为中心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