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改称中都。女真人分批迁入中都和中原汉地,与原辽、宋各族杂处错居,逐步汉化,接受了农耕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海陵王迁都中都促进了当时的改革,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从而为北京成为全国的首都奠定了基础。
元朝与清朝也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要想有效地统治全国,必须与汉族的统治阶级结成联盟,并且不能以他们的龙兴之地作为全国性的首都,无论是东北的会宁府、沈阳,还是漠北、漠南的和林、开平,都不足以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多民族国家之都;甚至河南的开封,江苏的南京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勾通南北、团结各族、统一全国的任务。850余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北京才是最合适的“民族融合,祖国统一的中华之都”。
3.城市建筑特色:汉制为主,联合共建——中轴布局,象天法地
董家林古城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城址。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燕国统辖疆域达到极盛,商贸经济遍及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蓟城是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中国的名都。从蓟城到广阳郡再到幽州,其城市建筑主要受中原的影响,基本上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市,它为辽代南京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