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北京,一如前代,多种宗教盛行。清代统治者对宗教的政策也是兼容并蓄,寺庙宫观遍布京城内外。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兴建了许多喇嘛庙。其中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庙宇,是蒙、藏地区活佛僧众在京礼佛的主要寺院。
伊斯兰教建筑则有东四清真寺,马甸清真寺。天主教建筑有南堂、东堂、北堂、西堂等。
在北京的历史上,虽然也曾经出现过佛、道之争,但北京地区的各教各派基本上是相安无事,互相尊重,互不干预。宗教与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交流、融合,应该是解决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建立和谐社会的比较理想的办法,北京地区宗教与民族的和谐相处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5.民俗风情特色:多元化、多层次,四方会同,垂范九州
从语言文字到生活方式,从日常礼仪到婚葬嫁娶,从民俗信仰到年节礼俗,北京地区一直经历着矛盾与冲突,交融与改变。进入北京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面临的是汉族长期生活和统治的汪洋大海,一般都像女真人那样“浸忘旧风”,“惟习汉人风俗,不知女真纯实之风。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军事力量强大的征服者最后被农业文化、儒家文化所征服。但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使汉文化发生变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