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历史

家乡区县: 东莞市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
虎门销烟纪念碑浮雕[31]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林则徐纪念馆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立的历史人物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面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内。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人民政府在销烟池旧址建立了林则徐公园,并设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恢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馆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该馆基本陈列《林则徐禁烟》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该馆通过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向观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虎门硝烟池

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县太平镇口,销烟池南临珠江的小地方,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19世纪30年代大量鸦片运入,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无数银子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贩在虎门交出鸦片。为销毁这些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历时大约三个星期后,鸦片终于销毁殆尽。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4]
4虎门大桥
编辑

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经888米,居中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总投资近30亿元,其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共用钢材2万多吨。桥的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径为5.2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条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
虎门大桥是广东十大地标之一,东起虎门威远,西接南沙,横跨珠江口,全长15.78公里,沟通广东东西两翼。“虎门大桥”四个字是江泽民主席所题。
大桥工程于1992年5月27日奠基,同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车,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大桥总投资30.2亿元人民币,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引道长11.16公里,桥面双向六车道,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大桥主跨为888米的钢箱梁悬索桥,跨径居国内第二位;大桥辅航道为270米连续刚结构,居同种桥型世界第一;主跨净空高度60米,桥下可通行10万吨级海轮。
虎门大桥工程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广东省东、西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贯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咽喉,它的建成,可使东莞、深圳及粤东地区到珠海、中山江门粤西地区的交通无须绕道,行车里程可缩短一百二十多公里,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珠江三角洲的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两岸引道工程长11.16公里,其中大中桥梁共长6011.5延米,单向隧道三座,共长1065延米,大型互通立交二处。
虎门大桥工程全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每车道宽3.75米,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桥面纵坡不超过3%,最大日通车能力为120,000辆。
虎门大桥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齐全,配有齐全的“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通信及供电系统”。
交通标志醒目,视线诱导效果好,每公里设一对紧急电话,并有闭路电视对全路段进行监控。道路养护由专业队伍实施,以保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虎门大桥高速公路将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快速的运行环境。
传说南海龙王为救爱女与莲花山神虎在此大战,龙女阿娘掉下的绣花鞋变成了阿娘鞋岛, 阿娘安全逃出找到太平无事的地方称为太平。龙王击虎木棍断成两截变成了上下横档。神虎被降,引致早产,产下的虎儿随母俯伏江心,化成大小虎山。这牵人襟怀的神话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这里又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带领虎门军民筑起了百丈铁链横锁大江,凭借“进来不易,出去更难”的金锁铜关抵御来犯之敌。1841 年春,英舰向岸上清军守兵发炮,守将关天培与将士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则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5]

叶剑鸿(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