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彤生,又名高道生,辽宁锦县人。父亲是公务员,两岁时生母去世,受到继母嫌弃,由祖母养大成人。高生性聪颖,成绩优异,六年小学,三年就读完。13岁入哈尔滨东特一中。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东三省的沦陷,国家之耻,民族之辱,战乱之苦,使高志远再无法静坐求学了。他放下课本,走出教室,和千千万万东北流亡学生一道,辗转奔波,悲歌慷慨,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他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到达昆明,考入西南联大,学会英、日、俄、法四门外语,同时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秘密组织“学运”、“文运”等革命任务。联大毕业后,任中共昆明市西北区委书记和市委委员,在白色恐怖下为云南人民解放忘我地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纪委办公室主任,省政府监委秘书长等职。1954年8月,高志远调任楚雄地委委员兼楚雄县委书记。在任期间,他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山区,了解群众生活生产情况,和他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无论文件、报告大部分都亲自动手草拟。他博闻强记,重要文件可以背诵。为了尽快改变楚雄面貌,解决楚雄坝子生活生产用水,他不分昼夜工作,甚至忘了吃饭睡觉,提出并审订建尹家嘴、中石坝水库规划,很快施工建成,受益至今。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对重大决策,总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对农业合作化问题,他认为山区坝区不要一刀切;对山区生产,他认为要注意水土保持;对森林资源,他提出不能“只伐不育”。 1958年2月,即因上述观点,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开除党籍,撤销原有职务,工资降十级,留用察看的处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健康日趋恶化。在酷热的元谋棉作站,他终于被水肿病摧垮。回楚住院期间,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坚持看书报,继续钻研数学、外语。在他熟悉多门外语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简易的速记法。
1960年9月,高志远摘去右派的帽子,调昆筹建云南大学图书馆,后任命为副馆长。他亲自拟订计划,奔走书店购书、算帐,提供各系教学科研资料,并送书上门。平时总是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地学习,读书入迷,常常不知身在何处。1966年初,为照顾夫妻关系,高调回楚雄州图书馆。“文化大革命”中再次罹难,在长期受压抑的境遇中,仍有许多成年人和青年学生向他求学,他以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义务给他们一一辅导,培育了一些人才。
1979年9月右派改正,高恢复党籍和原工资。1980年当选为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终因积劳成疾,病重入院。在病中,带病辅导青年们学习数学和英语,去世前不久他还打算编一本简要的数学辅导材料,专供青少年升学之用。但病情日益恶化,于1984年8月26日病殁于昆明,终年64岁。
他的战友、学生、同志,怀着痛惜的心情,有的千里迢迢赶来悼念,送来不少挽联,其中一联概括了他坎坷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红旗指路,从东北到西南,纵贯万里神州,默默无闻中,曾经幽燕学潮、大别风雪、巴蜀风雨、云岭惊雷,沧海再桑田,烈火识出真金后,忠骨英灵埋边疆;
丹心报国,自少年至重病,博览百科群书,孜孜不倦里,钻研数理奥秘、诸门外语、马列经典、历代史实,律己又教人,热血浇开鲜花日,慈容笑貌留人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