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给“伤诚时代”传递暖意

家乡区县: 永城市

6月6日,也是网络上所说的“信用日”,芝麻信用和全时便利店一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所谓“无人超市”是指便利店内没有任何收银员,顾客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或者现金来自助买单,是否付钱、付多少钱都由顾客自己决定。那,是不是所有的顾客都很自觉呢?(6月7日新华网)

事实上,真正能够测试公众诚信和人性的,正是商家推出的这种无人值守的超市。从“无人超市”开张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就是商家与公众在进行着无声的博弈,是一场事关文明素质的诚信测试。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短暂的诚信测试中,虽然也有少数市民贪占便宜,诚信失守,但更让城市见证着和谐社会中人们那诚信而又善良的心灵。当今社会正处在“伤诚时代”,是不争的事实,但北京“无人超市”的成功,似乎给出了一个满意答案:诚信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诚信测试并非凭空想象而来。比如,郑州一位卖馒头的老太,回家吃饭时就不守摊,只需把摊子一撂,放一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又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几位同学,在宿舍楼里也摆起了无人售货摊,方便面、火腿肠、饼干、薯片……种类还不少。从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同学们可以按需自取,付款全凭自觉。经过这些测试之后,测试结果越来越让人满意,越来越给人信心,各地摆出的无人售货摊,应该收到的货款和实际销售额,已经基本“不差钱”了。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偏离,不禁令人对这个时代的诚信问题心生担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诚信测试来得正是时候。每份货物,少的只几毛钱,多的也才几十元钱,乍一看,小事一桩,实则折射出了市民的道德素质。首先,市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贪小便宜。其次是双向真诚守信,既然商家相信市民,市民就自买自取,不赊账,不赖账,用守信回应商家的信任。再者,是社会风气好转。商品无人值守,不怕人偷拿,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难以保证。

当下,各地正在为创建文明城市、塑造诚信市民而克难攻坚,“无人超市”测试的达标,令人心生感动。城市文明,最终需要市民素质来承载和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与“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更显弥足珍贵。也许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无人货摊”或“无人超市”,只是发生在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细节,不值得过分解读。然而,正是这些小细节,映衬出了城市文明和谐的大环境;正是这个小细节,给了处在“伤诚时代”的人们一丝安慰和暖意。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无人超市”,去守望诚信和文明,去释放和传递正能量。

陈晨(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