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村塬革命委员会

家乡区县: 庆阳西峰区

1932 年2 月,陕甘游击队在正宁三嘉塬成立后,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他们南下陕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3月中旬,陕甘游击队在陕西渭北转战月余后,回师陇东。此时的陇东因军阀混战而遭到空前的浩劫。驻正宁的陈珪璋残部向四乡百姓要粮派款。正宁南塬一带的农民组织起了多支“民团”抗粮抗捐。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在多次催粮失败后,扬言要“血洗南塬”。鉴于陇东地区高涨的革命形势,陕甘游击队改变了原定出击旬邑的计划,决定留在陇东,就地发动和组织农民攻打正宁山河城,开辟革命根据地。3 月19 日,陕甘游击队同寺村塬一带农民“民团”及群众,兵分两路向山河城进攻,由于向导迷路错过战机,第一次攻打山河城战斗失利。当晚,游击队退到正宁西坡,队委会重新讨论了行动方针问题,决定红军开赴正宁南塬,发动和组织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

3 月20日,谢子长率陕甘游击队来到寺村塬,将群众自编的民团改编为赤卫军,成立了赤卫军指挥部,杜兴邦任总指挥。3月22日,陕甘游击队在寺村塬新庄子召开了有72个村镇的五六百名农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宣布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亦称寺村原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李杰夫任主席,张静元等任副主席。革命委员会由15名委员组成(其中农民委员10名,游击队委员5名),下设土地、肃反、财政、食粮等委员会。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的粮食、牛羊及财产等分配给农民,镇压恶霸豪绅。3月底,游击队和革命委员会在苟仁寺召开了有上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公审并处决了大豪绅赵元亨和恶霸龚德功。8月底,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陕西省委“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杜衡、李艮等人的错误指挥,陕甘游击队接连失利,被迫撤离寺村塬,根据地丧失,革命委员会随之解散。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是西北共产党人和红军在陕甘边创建革命政权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开创了陇东红色政权建设的先河,为后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积累了经验,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百度用户(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